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參宥的意思、參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參宥的解釋

三宥。對犯罪者可以從寬處理的三種情況。《管子·戒》:“老弱勿刑,參宥而後弊。” 尹知章 注:“老弱犯罪者,無即刑之,必三寬宥而後斷罪。三宥,即《周禮》三宥。一曰不識,二曰過誤,三曰悼耄也。”參見“ 三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參宥”在現代漢語中并非規範用詞,現行權威辭書及語言資源庫均未收錄該詞條。根據單字拆分分析,“參”在《漢語大詞典》中可表“參與、加入”義項(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1997);“宥”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寬也”,《古代漢語詞典》延伸為“赦免、寬容”之意(來源:商務印書館,2003)。二字組合可能衍生“共同寬恕”或“參與赦免”的臨時性語義,但此用法缺乏典籍用例支撐。

建議核查文獻原文語境,若為古代特定領域術語或地方方言詞彙,可進一步提供語料出處,以便開展針對性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參宥”是古代法律術語,指對犯罪者可以從寬處理的三種特定情況,源自《周禮》中的“三宥”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參宥”即“三宥”,指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犯罪者減輕或免除刑罰的三種情形。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法律中“慎刑”和“恤刑”的思想。

  2. 三種從寬情況
    根據《管子·戒》及尹知章注,“三宥”具體包括:

    • 不識:因不知法而犯罪;
    • 過誤:因過失或意外導緻犯罪;
    • 悼耄:年幼(悼)或年老(耄)者犯罪。
  3. 應用背景
    該制度主要針對老弱群體或非故意犯罪者,如《管子》提到“老弱勿刑,參宥而後弊”,即對老弱犯罪者需經三次寬宥程式後再定罪。

  4. 與現代法律的聯繫
    類似現代刑法中的“過失犯罪從輕”“刑事責任年齡”等原則,體現法律的人性化考量。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參宥”解釋為“參與并寬恕過錯”,可能與“三宥”原意存在混淆,建議以權威典籍記載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愛才如渴拜氈餐仰草茆鄽市詞吐叢蓍單簡繁委格式塔心理學貴位故廬過臨裹抹爀爀滑脫回異火綿炯迹積事攫晝龃龉抗臆痾癢口談指畫鵾鷄老氣翴翴隸絕麗紫漫幻每歲孟夏民冢内逆飄蕭拼力清渾皂白罄家裘茸契悟認得日仄揉雜三川掃石事證數喇殊狀縮頭素手唐伯虎爣阆天女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和眺矚團蕉穩妥鮮美脅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