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險要,險阻。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北口》:“ 古北口 控兩 關 中,崖壁崎峭,道路扼隘,距都城不二百裡,尤為鎖鑰重地。”
“扼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地理形勢的險要、險阻,多用于描述狹窄險峻的關隘或道路。例如,山海關因“雄關緊扼隘口”被稱為天險。
二、詳細解釋
三、曆史文獻與用例 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直接使用該詞描述古北口地形,印證其傳統用法與軍事意義。
四、常見搭配 多用于描述關隘、道路或戰略要地,如“扼隘之地”“扼隘之險”,強調易守難攻的特性。
“扼隘”核心含義為自然地勢的險阻,部分語境可引申為抽象層面的限制。需注意其比喻用法并非所有權威詞典收錄,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扼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限制、阻礙。它形容事物受到狹小的空間或條件所限制,無法自由發展或進行。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思想、行動、發展等被局限的狀态或環境。
《扼隘》一詞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是“扌”(手部),右邊是“隹”(隼,鳥類)。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扼隘》一詞的來源不詳。對于這個字的繁體形式,可以寫作「扼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許多變化。但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扼隘》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1. 他的工作機會被家庭問題扼隘住了,無法更進一步。
2. 這個小鎮的發展扼隘于地理局限,缺乏交通便利。
3. 缺少創新思維會使企業陷入扼隘的境地。
扼守、扼制、隘路、阻隔。
限制、阻礙、阻攔、束縛、禁锢。
開放、暢通、自由、寬廣、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