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事的意思、鄙事的詳細解釋
鄙事的解釋
(1).鄙人之事。舊多指各種技藝與耕種等體力勞動。《論語·子罕》:“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故多能為鄙人之事。” 宋 黃庭堅 《次以道韻寄範子夷子默》:“小心學忠孝,鄙事能壠畝。”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三章:“皆熟悉工藝,多能鄙事。”
(2).指鄙俗瑣細之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梁 世有 庾晏嬰 、 祖孫登 ,連古人姓為名字,亦鄙事也。”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 孔父 截翦浮詞,裁成《雅》、《誥》,去其鄙事,直雲慚德。”《二刻拍案驚奇》卷七:“然如此鄙事,不知大人何以知而問及?”
詞語分解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網絡擴展解釋
“鄙事”是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
指卑微的技藝或體力勞動
- 原指底層百姓從事的手藝、農活等具體勞作,如《論語·子罕》記載孔子自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表明其早年因地位低微而掌握多種謀生技能。
- 宋代黃庭堅詩句“鄙事能壟畝”,康有為在《大同書》中也提到“熟悉工藝,多能鄙事”,均延續此意。
-
指瑣碎庸俗之事
- 如北齊顔之推批評将古人姓氏作為名字的做法是“鄙事”,唐代劉知幾《史通》中形容史書需删減“鄙事”以顯雅正,此處側重表達對粗俗、不雅之事的貶義。
補充說明:
“鄙”在古文中可表“邊遠之地”(如《左傳》“邊鄙”)或“輕視”(如《論語》“孔子鄙其小器”),但“鄙事”一詞更強調具體事務的卑微性或瑣碎性。該詞現代已少用,多出現于文言文研究或古籍引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事》是一個詞語,表達了對低下、不體面或不光彩的事情的鄙視和不屑。下面是關于《鄙事》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鄙事》包括兩個部首,分别是鄙(酉部)和事(亻部)。鄙的讀音為bǐ,事的讀音為shì。其中,鄙部的部首是鳥,事部的部首是人。整個詞語共計16劃。
來源:
《鄙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它是由鄙和事兩個字組成的,來表達對于低劣行為、不體面事情的鄙視态度。
繁體字:
《鄙事》的繁體字寫作「鄙事」,其部首和筆畫都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鄙事》沒有特定的寫法,使用的是和現代漢字相同的字形。
例句:
這個社交媒體賬號經常傳播一些不負責任的八卦新聞,真是一件《鄙事》。
他因為偷竊被判刑,真是一樁《鄙事》。
組詞:
與《鄙事》相關的一些組詞有鄙視、鄙棄、鄙陋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對不體面或者不光彩的事物和行為的不滿和鄙視。
近義詞:
與《鄙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不體面、卑劣、可恥等。這些詞語都表示對于低下、不光彩的事物和行為的不滿和鄙視。
反義詞:
與《鄙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光彩、高尚、正當等。這些詞語都表示對于高尚、體面的事物和行為的贊賞和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