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肆逆的意思、肆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肆逆的解釋

橫行不法,背叛作亂。《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漢 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羣兇肆逆,宇内颠覆。”《晉書·郗鑒傳》:“賊臣 祖約 、 蘇峻 不恭天命,不畏王誅,兇戾肆逆,幹國之紀,陵汩五常,侮弄祖器。” 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詞》:“或近臣肆逆,或遠鎮辜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肆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作品中。其核心含義指肆意妄為、悖逆作亂的行為,通常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形容行為放縱、公然違背道義或法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組合釋義

  1. 肆(sì)
    • 本義:陳列、店鋪(如“酒肆”)。
    • 引申義:放縱、任意妄為(如“肆意”“放肆”)。
  2. 逆(nì)
    • 本義:迎接(如“逆旅”)。
    • 引申義:違背、背叛、不順從(如“叛逆”“逆命”)。
  3. 肆逆組合
    • 指毫無顧忌地實施叛逆、暴亂或違反正統秩序的行為,強調行為的猖狂性與破壞性。

二、權威詞典釋義與文獻用例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肆逆:肆意叛亂,公然作亂。

    例:《晉書·王敦傳》:“敦遂舉兵反,以誅劉隗為名……肆逆都邑。”

    (王敦以讨伐劉隗為名起兵叛亂,在都城肆意作亂。)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古代漢語詞典》釋義

    肆逆:放縱暴逆,指犯上作亂。

    例:《南史·梁武帝紀》:“侯景肆逆,毒流宮阙。”

    (侯景發動叛亂,禍害宮廷。)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 2014.


三、典型語境與用法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叛逆 側重思想或立場的背叛,未必含“放縱”義
作亂 泛指制造混亂,程度輕于“肆逆”
篡逆 特指篡奪皇位,目标性更強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4.
  3. 中華書局編輯部. 《晉書》[M]. 中華書局, 1974.
  4. 李延壽. 《南史》[M]. 中華書局, 1975.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來源以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肆逆”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來源信息,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由“肆”(放縱、不受約束)和“逆”(違背、違抗)組成,指肆意違抗規則或道德準則的行為。多用于批評不守規矩、任性妄為之人,或形容破壞秩序的現象。

二、具體語境中的延伸

  1.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如《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提到“群兇肆逆”,指臣子叛亂作亂();《晉書》用其描述祖約、蘇峻的叛亂,強調背叛朝廷、犯上作亂的嚴重性。

  2. 現代語境適用性
    可泛指極端叛逆行為,例如:“網絡暴力者肆逆公序良俗,引發社會譴責”()。但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書面或曆史描述。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曆史典籍(如來源的《三國志》)獲取更詳盡的例句與典故。

别人正在浏覽...

按鞫柏台跛羅蓋裁心镂舌撤火承建犨牛傳情躇蹰出氣筒慈親電矚東汜惰氣飯飲發意關情福功剛悻幹警管綜刮躁華诩誨音簡籍簡徒簡種薄收交孚郊使既不沙井底銀瓶盡氣濟如客魂枯偃連茬連環計柳營花市六齍立業亂葬崗子鸬吐麻枲槃匜朋嘯輕悠悠球鞋磲盌榮恥睿鏡陝津韶容述舊說是談非歲貢統銷圖白忒推立沃潤五辂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