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犀的意思、通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犀的解释

犀角的一种。《汉书·西域传赞》:“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岭 表珍奇,是不一类,珊瑚硨磲,明珠文贝,沉檀通犀,象齿翡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词,其核心含义指犀牛角中央贯穿上下的白色纹理线。这一特征被视为犀角最珍贵的部分,并衍生出祥瑞、灵异的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本义:犀角的天然纹理特征

指犀角中心天然形成的白色线状纹理,纵贯角体两端。《说文解字》释“犀”为“南徼外牛……角在鼻上”,而“通”强调其纹理的贯通性。这种纹理在光照下呈现晶莹透亮的质感,故汉代典籍称其为“通天犀”(《汉书·西域传赞》注引如淳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犀》具体描述:“犀角纹如鱼子形,谓之粟纹;纹中有眼,谓之粟眼。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者,谓之通犀。”

二、文化象征:祥瑞与灵异的标志

因通犀纹理罕见且贯通两端,古人视其为灵异之物:

  1. 辟邪祥瑞:汉代起被视为镇邪宝物,《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帝王以“通天犀”为带饰,象征权威与天佑。
  2. 鉴毒特性:古代传说通犀可验毒,《抱朴子·登涉》载:“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
  3. 诗文意象:唐宋诗词常以通犀喻指珍贵情谊或高洁品性,如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以“灵犀”暗喻心意相通。

三、引申用法

现代汉语中,“通犀”主要用于:

  1. 形容珍贵稀有之物(如“通犀之宝”)。
  2. 借喻敏锐洞察力(如“目光如通犀”),延续“灵犀”的象征传统。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3.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校勘本)
  4. 葛洪《抱朴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辑校本)
  5. 《全唐诗》李商隐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通犀”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犀角种类,具有特殊形态和文化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通犀指犀牛角的一种,其核心特征是中央呈白色,且两端通透,形成贯穿整体的纹理。这种结构被视为稀有珍贵,常被用作贡品或装饰材料。

  2. 文献出处与特征

    • 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赞》,记载其为宫廷珍宝之一,与明珠、翠羽并列。
    • 颜师古注引如淳的解读,强调“中央色白,通两头”的形态特点,清代钮琇《觚賸·石言》也将其归为“岭表珍奇”之一。
  3. 文化象征与用途
    通犀因通透的质地和稀有性,成为权贵阶层彰显地位的象征,多用于制作工艺品或作为贡品。其名“通”也暗含通达、灵性的寓意,部分诗词将其与情感联结,如“通犀解佩”“心有灵犀”等表达。

  4. 相关延伸

    • 成语关联:如“犀照通灵”“拔犀擢象”等,均以犀角特性比喻洞察力或选拔人才。
    • 诗词引用:宋代诗词中常见以通犀为意象,例如“四枝鬟上插通犀”,描述女子发饰的精致。

通犀既是古代珍稀物产的代表,也是文学中富含象征意义的意象,其定义需结合文献记载与历史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龙鱼服比儗餔糟歠醨尝酒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吹吹打打出神入化达地知根旦昼刀笔老手倒产盗金等衰吊孝第二把手东藩段匹更坊歌墟官告蹇薄蹇谔匪躬捡漏娇妻进祀鸠盘荼机织涓埃决狱兰干棱眼连遱练士离客龙战于野梅湖灭不个猊炉篇页批号劈里啪啦庆牍旗牌攘卷冗务三部曲三梭布三宿恋赡育圣武沈鼾受耕鼠步瞬息千变天识庭实拓绪猥巷鲜淟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