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師人表的意思、經師人表的詳細解釋
經師人表的解釋
指通經學而立身可為人師法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國學初興,華夷慕義,經師人表,允資望實。”
詞語分解
- 經師的解釋 ∶舊時講授經書的教師 ∶佛教講經誦經的師父詳細解釋. 漢 代講授經書的學官。《漢書·平帝紀》:“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泛指傳授經書的大師或師長。 晉 袁宏 《後漢紀
- 人表的解釋 .人的表率。《三國志·魏志·劉靖傳》:“宜高選博士,取行為人表,經任人師者,掌教國子。”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國學初興,華夷慕義,經師人表,允資望實。”.指品學堪為表率者。 唐
網絡擴展解釋
“經師人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詞義解釋
- 基本定義:指通曉經學(儒家經典)且自身品行可成為他人師法楷模的人。該詞強調學術造詣與道德修養并重,即“經師”(精通經典)與“人表”(行為表率)的結合。
出處與用例
-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任昉的《〈王文憲集〉序》:“國學初興,華夷慕義,經師人表,允資望實。”此處形容王文憲(王儉)在國學複興時,以經學造詣和德行威望成為楷模。
曆史背景
- 古代儒家教育中,“經師”指傳授經典的學者,而“人表”強調立身行事的示範作用。該成語體現了傳統對學者“學行合一”的要求,即不僅需精通學問,更需以身作則。
相關辨析
- 與“經師人師”的區别:後者(如晉代袁宏《後漢記》中“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側重“經師”與“人師”的分離,強調品德教育者的稀缺性;而“經師人表”更突出二者兼備的完人形象。
現代應用
- 現多用于贊譽德才兼備的學者或教育家,強調學術與人格的雙重典範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語境,可參考《王文憲集》及相關儒學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經師人表
《經師人表》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古代經師的名冊或記錄表。下面将介紹一些關于這個詞語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經師人表》這個詞語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經(部首:組符,11筆)
師(部首:巾,10筆)
人(部首:人,2筆)
表(部首:衣,8筆)
來源和繁體
《經師人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表格來記錄重要的信息,而這個詞語指的就是經師們的名冊或記錄表。這個詞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經師人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經師人表」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經師人錶」。古代的字形和結構更加複雜,具有一定的曆史特色。
例句
這是一個關于《經師人表》的例句:“古代的宮廷文化中,經師人表被視為重要的參考資料,記錄了各個經師的資曆和履曆。”
組詞
與《經師人表》相關的組詞:
經書、師德、人才、表格、書寫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經書人名冊、經師名單
反義詞:經驗、師友、非表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