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耐庵(約1296-1370年)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水浒傳》的創作者。以下綜合高權威性資料對其生平和成就進行詳細解釋:
出身與科舉
施耐庵原名施彥端,字肇瑞,號耐庵,祖籍蘇州,出生于江蘇興化白駒鎮(今屬鹽城)。他自幼聰穎,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或36歲)中進士。
仕途與抗元
曾任錢塘縣尹,因不滿官場腐敗辭官。後加入張士誠抗元起義軍任幕僚,獻策攻城奪地。因張士誠貪圖享樂,施耐庵失望離去,浪迹山東、河南等地。
隱居創作
朱元璋曾召其入仕遭拒,遂隱居興化白駒鎮,以蘆葦蕩為原型構思梁山泊,與弟子羅貫中共同創作《水浒傳》。
代表作《水浒傳》
該書是中國首部白話長篇小說,以北宋梁山起義為背景,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提出“替天行道”“官逼民反”思想,揭露社會矛盾。
創作特點
融合民間傳說與個人經曆,注重人物性格刻畫,語言生動通俗。其批判封建統治的視角,反映了對底層民衆的深切同情。
施耐庵被後世譽為“中國白話文學先驅”,《水浒傳》位列四大名著,對東亞文學影響深遠。其墓園和紀念館位于江蘇興化施家橋村。
施耐庵(shī nài ān)是一個詞語,由3個漢字組成,包括“施”、“耐”和“庵”。
1. “施”由“方”部和“攴”部組成,總共4個筆畫。
2. “耐”由“耖”部和“寸”部組成,總共7個筆畫。
3. “庵”由“廣”部和“安”部組成,總共10個筆畫。
施耐庵是明代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署名,其本名叫施耐居,字耐庵。因為他曾修行于庵堂,所以以庵作為自己的字號。
施耐庵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施耐庵”(施耐庵)。
在古代,施耐庵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上并沒有太大區别。
他是現代作家中的施耐庵,閑暇之餘喜歡寫一些寓言故事。
施耐庵的組詞有:“施展”、“耐力”、“庵堂”等。
施耐庵的近義詞包括:“施耐尤”、“耐庵”、“施耐”等。
施耐庵的反義詞為“非施耐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