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耐庵的意思、施耐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耐庵的解釋

元末明初小說家。一般認為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水浒傳》作者。但也有人認為《水浒傳》是施和羅貫中合作或羅貫中所作。生平不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是中國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其名字在漢語詞典及文學史中具有特定含義和重要地位。以下從詞義解釋、人物身份及文化影響角度進行說明,引用權威來源:


一、姓名字義解析

  1. “施”姓溯源

    據《百家姓》記載,“施”為中華傳統姓氏之一,源于姬姓,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後裔以國為氏。作為姓氏使用時無特定含義,主要标識家族傳承。

  2. “耐庵”表字釋義

    • “耐”:本義為承受、禁受(《說文解字》:“耐,忍也”),引申為持久、堅韌。
    • “庵”:原指草屋、書齋(《玉篇》:“庵,舍也”),後多用于文人雅號,象征隱逸或治學之所。

      結合字義,“耐庵”可解讀為“堅韌于書齋”,體現其潛心著述的生涯特征。


二、人物身份定義

施耐庵被公認為中國古典文學巨著《水浒傳》的作者(注:學界存在争議,但主流觀點支持其著作權)。其身份定義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1. 曆史定位

    元末明初文學家,與羅貫中并稱“白話小說奠基人”(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學史》)。

  2. 代表作貢獻

    創作《水浒傳》(又名《忠義水浒傳》),開創中國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先河,塑造108位梁山好漢形象,反映社會矛盾與俠義精神(中華書局《中國小說史略》修訂版)。

  3. 文學流派影響

    作為“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家,其作品結構、語言風格深刻影響後世文學創作(《辭海》第七版“施耐庵”詞條)。


三、文化符號意義

在漢語文化語境中,“施耐庵”已超越姓名稱謂,成為以下文化符號:

  1. 文學史裡程碑

    象征中國古典小說藝術高峰,魯迅評其“雖明清佳制,無出其右”(《中國小說史略》。

  2. 俠義精神載體

    《水浒傳》中“替天行道”思想成為中華俠文化核心意象(國家圖書館《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水浒傳》導言)。

  3. 世界文學遺産

    作品被譯作英、法、日等數十種語言,入選“影響世界的100部經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學名著選介》)。


權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施耐庵(約1296-1370年)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水浒傳》的創作者。以下綜合高權威性資料對其生平和成就進行詳細解釋:

一、生平經曆

  1. 出身與科舉
    施耐庵原名施彥端,字肇瑞,號耐庵,祖籍蘇州,出生于江蘇興化白駒鎮(今屬鹽城)。他自幼聰穎,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或36歲)中進士。

  2. 仕途與抗元
    曾任錢塘縣尹,因不滿官場腐敗辭官。後加入張士誠抗元起義軍任幕僚,獻策攻城奪地。因張士誠貪圖享樂,施耐庵失望離去,浪迹山東、河南等地。

  3. 隱居創作
    朱元璋曾召其入仕遭拒,遂隱居興化白駒鎮,以蘆葦蕩為原型構思梁山泊,與弟子羅貫中共同創作《水浒傳》。


二、文學成就

  1. 代表作《水浒傳》
    該書是中國首部白話長篇小說,以北宋梁山起義為背景,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提出“替天行道”“官逼民反”思想,揭露社會矛盾。

  2. 創作特點
    融合民間傳說與個人經曆,注重人物性格刻畫,語言生動通俗。其批判封建統治的視角,反映了對底層民衆的深切同情。


三、争議與評價

施耐庵被後世譽為“中國白話文學先驅”,《水浒傳》位列四大名著,對東亞文學影響深遠。其墓園和紀念館位于江蘇興化施家橋村。

别人正在浏覽...

冰媒償墾程限搭接片答數防暴泛宅阜丘粰鬻鋼鋒官紗觀者如市瑰僻顧畏昊天恩畫幡滹沱架閣夾衫境遇九終籧蒢爝火蘭芝廖落領喏靈竅鹿銜草路銀霾風門裡大漠不關心莫高窟疋塔欠乏情真意切秦銅軀榦散播邵南殺傷力十夫楺椎石經世誼獸面霜淩舒豁淑譽宋本瑣瑣讨力踏謡騰節停刊氃氋吐洩違養溫美誣行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