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事官的意思、通事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事官的解釋

官名。 清 置。掌翻譯等事。《清通典·職官三》:“ 朝鮮 通事官, 滿州 十有二人,掌治館舍委積,以待人使通外國語言,繙習文字。”《紅樓夢》第五二回:“有人説他通 中國 的詩書,會講‘五經’,能做詩填詞,因此我父親央煩了一位通事官,煩他寫了一張字,就寫他做的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事官"是中國古代職官體系中負責語言翻譯與涉外事務的專職人員。該稱謂始見于宋代文獻《宋會要輯稿》,至元明清時期成為中央官府處理民族及外交事務的重要職位。其核心職能包含三個方面:

  1. 語言傳譯職能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通事"即"翻譯人員",專職負責口語傳譯與文書翻譯。元代《通制條格》記載通事官需通曉"蒙古、回回、女真、契丹"等多民族語言,在朝貢、貿易場合擔任口頭翻譯。

  2. 外交事務職能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指出,明代通事官隸屬鴻胪寺,除翻譯工作外,還負責外使接待、文書傳遞等事務。清代《欽定大清會典》記載理藩院下設通事官,處理與蒙古、西藏等地的文書往來。

  3. 文化中介職能 據《明史·職官志》記載,通事官需熟悉異域風俗,在涉外禮儀、貿易談判中承擔文化解釋職責。清代《澳門紀略》特别提及粵海關通事官在中西貿易中的媒介作用,負責協調商品定價與契約拟定。

網絡擴展解釋

“通事官”是清代設置的官職,主要職責為翻譯及涉外事務管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職責
    通事官是清代專設的官職,負責翻譯、處理外交文書及接待外國使節。據《清通典·職官三》記載,其職責包括“掌治館舍委積,以待人使通外國語言,繙習文字”,即管理館舍物資、翻譯語言及文字。

  2. 曆史背景
    該官職在滿族政權中尤為重要,例如朝鮮通事官由滿洲人擔任,編制為十二人,體現了清代對邊疆及外交事務的重視。

  3. 文學例證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提到,通事官因通曉中國詩書,被央求代寫詩文,側面反映了這一官職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4. 其他釋義
    部分文獻強調其“掌翻譯等事”的核心職能,與清代涉外機構(如理藩院)的運作密切相關。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來源,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清通典》《紅樓夢》及相關清代職官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馝馞撥醅駁嘴不問皂白參稽萃類呆厮吊勞雕楹碧檻鼎列犯教飛薄粉食富繁腐穢羹污朝衣寡交刮語燒書歸刑過來憨真合柱環擁回隱縠屐弧騎奬護嘉勝機橋空萊誇嘴朗鏡樂屬缭轉鹿迒冒突暝晦鳴蛇虐谑偶言排水量噴灌皮筏洽悉契骨青雲志秦姬曲髯龍三十六字母三趾砂礫石堰訟逮談判檀柘停泊枉臨亡窮毋事香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