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數木合成的空心之柱。《後漢書·黨锢傳·李膺》:“﹝ 張朔 ﹞因匿兄 讓 弟舍,藏於合柱中。 膺 知其狀,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将軍賀婁公神道碑銘》:“劍埋合柱,書藏鑿楹。”
“合柱”是一個古代建築術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合柱指由多根木材合成的空心柱子。這種結構常見于中國古代建築,通過将數根木材組合成中空柱體,既節省材料又增強承重能力。例如《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記載,張朔曾藏匿于合柱中,後被李膺率人破柱抓獲。
部分資料(如)提到“合柱”可引申為成語,比喻“雙方力量或利益結合以達成共同目标”。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或建築史相關文獻。
《合柱》是一個成語,意為兩根柱子合二為一。這個詞常用來比喻團結一緻,共同合作,達到更大的力量。
《合柱》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1畫。
《合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文獻中的《莊子·齊物論》一文中,意思是指将兩根不同的木材合為一根,使其更加堅固。
《合柱》的繁體為「合柱」。
古時候《合柱》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寫作「合柱」。
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各司其職,互相協作,形成了一座堅固的《合柱》,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組詞:結合、合作、合力、合夥。
近義詞:齊心協力、同舟共濟。
反義詞:分裂、破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