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樂屬的意思、樂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樂屬的解釋

東晉 時對免除奴隸身份為佃客者的稱呼。《晉書·會稽王道子傳》:“﹝ 司馬元顯 ﹞又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客者,號曰‘樂屬’,移置京師,以充兵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樂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曆史背景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樂"指音樂或樂戶,"屬"為歸屬、隸屬之意,組合後特指古代被編入特殊戶籍的群體。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孝武帝紀》,記載東晉太元年間(376-396年)将"樂屬"歸入兵籍的政策,這種強制将樂戶編入軍隊的行為,直接引發了孫恩之亂。

從構詞法分析,"樂屬"屬于偏正式合成詞,"樂"作為限定成分,表明隸屬群體的職業屬性;"屬"為核心語素,強調其從屬地位。該詞在南北朝時期演變為特定法律術語,指代世代從事樂舞表演的賤民階層,《唐律疏議》明确記載"樂屬"不得脫籍改業。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這類複合詞反映了中古漢語通過單音節詞組合創造專業術語的構詞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樂屬”是東晉時期的曆史術語,主要用于指代被免除奴隸身份後成為佃客的人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樂屬”讀作lè shǔ,指東晉時期通過官方免除奴隸身份、轉而依附于地主階層從事農業生産的佃客。這一群體雖脫離奴隸身份,但仍需為主戶服役或繳納地租,處于半自由狀态。

2.曆史背景與出處

據《晉書·會稽王道子傳》記載,東晉權臣司馬元顯曾将東部各郡“免奴為客者”(即被釋放的奴隸)集中至京師(今南京),并統稱為“樂屬”,以補充兵役。這一政策反映了東晉後期因戰亂導緻的兵源短缺問題,但也因強制征發引發社會矛盾。

3.社會屬性

“樂屬”體現了東晉社會階層流動的特殊形态,是研究當時奴隸制度演變和階級關系的重要概念。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事件,可參考《晉書》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便辟别息殘賊嘲評承逆搊趣愁長殢酒川菜楚體楚鐵大理寺蕩目到公石得休便休豆蔻年華翻翔非徒風餐水宿分形同氣格虜功行圓滿構結衮實無阙過刀山海葬橫草鶴體話白懷龍火燵呼冤兼總驚楞擊中坑塹懶婦魚蠟千兒兩庑豚良窳令人捧腹離情别緒理塞率勉拟墨凝止癖痼迫着淺礁鉗口挢舌錢塘旗榜切磋欺陵熱腹生銅透明度退行五常五色诏歇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