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同的意思、通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同的解釋

[collude;gang up ] 串通一起;共同

他們通同好了來否決這項議案

詳細解釋

(1).串通,勾結。《北史·魏紀二·高宗文成帝》:“大商富賈,要射時利,上下通同,分以潤屋。為政之弊,莫過於此。”《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你﹞又使見識往隣舍家借宿一夜,卻與漢子通同計較,一處逃走。” 沙汀 《淘金記》二四:“這是實在的,因為******确乎懷疑他們是通同作惡,跑來打口風的。”

(2).共同。 唐 元稹 《酬孝甫見贈》詩之七:“終須殺盡緣邊敵,四面通同掩太荒。”

(3).全部,通通。 明 李昭祥 《龍江船廠志》卷一:“彼此授受原無記號,又無圍長丈尺,數裡之間,木商輻輳,匠作通同以小易大,何從稽考。”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殘春一》:“我的行李通同放在船上,我也沒有功夫去取,便同他一齊進了病院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同”是現代漢語中的多義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語義層面

  1. 基本義指“共同實施”,《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共同做某事”,如《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通同商議”即表集體決策行為。
  2. 引申義含“串通勾結”的貶義用法,《漢語大詞典》标注此義項多用于違規場景,如“通同舞弊”描述違法行為。

二、語法功能 該詞具有動詞屬性,常構成“通同+動詞”結構(如通同作弊),或作謂語直接帶賓語(如通同證供)。其否定形式需添加助詞“未”構成“未通同”。

三、曆時演變 據《辭源》考釋,該詞始見于南北朝文獻,原指“道路貫通”,唐代逐漸發展出合作義,至明清時期衍生出現代常用義項。這種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詞彙從具體到抽象的發展規律。

語言學界普遍認為,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搭配詞判定其語義傾向,如與“商議”連用多呈中性,與“作弊”組合則顯負面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通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串通勾結
    指暗中聯合、共同謀劃不正當行為。例如:“上下通同分以潤屋”(《北史》),或“與漢子通同計較”(《京本通俗小說》)。近義詞包括“串通”“串同”。

  2. 共同
    表示一起完成某事,如“通同取樂”“通同作惡”。唐代元稹詩句“四面通同掩太荒”即用此義。

  3. 全部、通通
    強調範圍的全面性,如“匠作通同以小易大”(明代《龍江船廠志》),或郭沫若描述的“行李通同放在船上”。


二、用法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北史》《龍江船廠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子安生樂業白招矩标情奪趣勃騰騰策馬飛輿層壁刬穢禅講龀髫臭熏熏丹書鐵契大煞風景豆藿短屏二戴發蒙解惑凡汞防送人分歲浮瓜沉李浮雲蔽日改換門闾共驩挂車歸本桂林市和表患苦賤賈積金累玉金絲熏蕨萁居貿可望枯耘傷歲累次陵虛龍武鳴珂裡弭災囊土壅水紐約大學片紅撲噜謙明乾親竅理氣鍋雞清風朗月凄神啓邑仁丹胡須山公啓攝羅子時吝飾翼寤生五有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