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搢撲 ”。
“搢樸”可能存在文字誤寫。根據《詩經·大雅·棫樸》的原文及注釋,正确的詞語應為“棫樸”,指兩種樹木:
棫(yù)
指白桵(ruǐ),一種叢生灌木,果實小而紅,可食用。詩中“芃芃棫樸”形容其枝葉茂盛,後引申為周文王德政下賢才衆多的象征。
樸(pò)
通“枹(bāo)木”,即枹栎,屬落葉喬木,木質堅硬。古人常砍伐棫、樸作為祭祀柴薪,詩中以此比喻周王德行凝聚人心,群臣如柴薪般簇擁君王。
全詩背景:
《棫樸》通過描繪這兩種樹木的繁茂,贊頌周文王善用賢才、君臣協力的治國之道。其中“濟濟辟王,左右奉璋”等句,進一步以玉器“璋”的莊重儀态,暗喻賢臣輔佐君王的和諧景象。
建議結合《詩經》注本(如《毛詩正義》)進一步了解古注中的詳細釋義。
搢樸(jīn pǔ)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純樸、質樸,沒有絲毫矯飾或做作。
搢樸的部首是木(mù),總共有11個筆畫。
搢樸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現代漢字寫作“榛樸”(zhēn pǔ)。搢樸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今天用的繁體字“榛”是對“搢”字的變體。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搢樸在古代漢字中是一種常用形式,用木作部首,下面是“參”(cān)的聲音旁。這種寫法在古代常見,但現代已經很少使用。
1. 他的為人搢樸,讓人覺得很舒服。
2. 她的言行舉止始終搢樸,從不虛僞。
3. 這個小村莊的風俗習慣搢樸而古老。
搢樸的相關詞語有:搢紳(jīn shēn,指正直而樸實的紳士)、搢緊(jīn jǐn,指禮儀恭敬)、搢格(jīn gé,指樸實的性格)。
搢樸的近義詞有:質樸、樸實、樸質。
搢樸的反義詞有:做作、虛僞、矯揉造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