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行世。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二》:“經天緯地之文,由勤學好問之文而入,文之外無學,文之外無教也。執是以求今日售世譁世之文,文哉,文哉!”
“售世”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售世”意為“行世”,指作品、才能或思想在世間流傳或被世人接受。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代文獻。
文獻來源
清代魏源在《默觚上·學篇二》中批評當時浮誇文風時提到:“執是以求今日售世譁世之文,文哉,文哉!”,此處“售世”與“譁(嘩)世”對比,暗含對功利性傳播的批判。
詩詞用例
宋代王令《贈廬山者居讷》中“售世嗟無價”,清代戴亨詩句“售世才無用”“售世豈乏經濟才”,均表達對才華未被世人認可的感慨。
該詞適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文本解讀,現代語境中可替換為“流傳于世”“被社會認可”等表達。若需引用古籍例證,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其褒貶傾向。
售世是一個成語,由"售"和"世"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售字的拆分部首為口,表示與口相關的事物。售字共有9筆,按照筆畫的順序依次書寫。
世字的拆分部首為一,表示世界、時間等概念。世字共有5筆,按照筆畫的順序依次書寫。
售世一詞源自《莊子·天下篇》:“鳥之将且逝者,得輿售世。”其中,“售世”指的是售賣世俗的名利。
在繁體字中,“售”和“世”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售字的寫法為“”,世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他為了追求名利,不惜售世,最終失去了内心的甯靜。
他堅守原則,不參與售世的行為。
售後、出售、推銷、市售
出賣、販賣、交易、販運
脫銷、下架、買進、購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