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銅制的螺形鋪首。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絳鶴晨嚴,銅蠡晝靜。”一本作“ 銅鋪 ”。
(2).一種銅制號角。 清 金農 《伎席》詩:“ 冬郎 豔體賦贈誰,銅蠡暗咽烏夜啼。”
“銅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古代門環底座的一種裝飾物,形似螺殼,用于銜住門環。其名稱來源于傳說:春秋時期,工匠公輸班(魯班)受水中螺蛳(蠡)閉合外殼的啟發,仿制了這種用于固定門環的銅制部件,故稱“銅蠡”。
文獻例證:
指一種古代銅制的吹奏樂器,形似螺號,多用于軍事或儀式場合。清代文人金農在《伎席》詩中曾用“銅蠡暗咽”形容號角低沉的聲音。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分析,可參考漢典、詩詞注解等權威來源。
《銅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也可以拆分成獨立的兩個字。
部首和筆畫:
“銅”字的部首是“钅”,由10劃組成;
“蠡”字的部首是“蟲”,由15劃組成。
來源:
《銅蠡》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化中的一個故事,也被用來形容一種特殊的容器。
繁體:
《銅蠡》的繁體寫法為“銅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有所不同。《銅蠡》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他從古董集市上買了一個銅蠡作為家中的擺飾。
2. 在古代,銅蠡被用來盛放美酒。
組詞:
銅蠡并不常見于組詞,但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銅蠡文化、銅蠡制作、銅蠡收藏等。
近義詞:
沒有與“銅蠡”完全相同意思的近義詞。
反義詞:
沒有與“銅蠡”完全相反意思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