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論。 明 黃寶 《賈誼<新書>序》:“故正言竑議,卓卓乎其奇偉,悠悠乎其深長,鑿鑿乎其有援據。”
“竑議”一詞的解釋如下:
“竑議”讀作hóng yì,意為宏大的議論或見解,可理解為“宏論”。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中。
明代黃寶在《賈太傅新書序》中寫道:“故正言竑議,卓卓乎其奇偉,悠悠乎其深長”,此處“竑議”即指宏大而深刻的言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說文解字注》對“竑”的形聲解析,或結合明代文獻中的用例分析。
竑議(hóng yì)是一個漢語詞彙,由“竑”和“議”兩個字組成。
“竑”字的部首為立,總共有8畫。而“議”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言,共8畫。
《竑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書·商書·大禹谟》。在該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大賢進讓,謂之竑議。” 意思是指大賢人進讓争競的争論。後來,這個詞就被用來泛指争議和辯論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竑議”被寫作“竤議”。
在古代漢字中,“竑”字也有多種寫法,如應、旁、紅等。而“議”字則寫作議、訑等。
1. 在會議上,關于這個問題的竑議很激烈。
2. 這個法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竑議。
1. 竑議會:指一種辯論性的會議,參會者就某一具體問題進行讨論和辯論。
2. 竑議者:指參與竑議的人,一般用于形容具有辯論能力和辯論經驗的人。
競争、讨論、争吵
一緻、和諧、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