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铜制的螺形铺首。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絳鹤晨严,铜蠡昼静。”一本作“ 铜铺 ”。
(2).一种铜制号角。 清 金农 《伎席》诗:“ 冬郎 艳体赋赠谁,铜蠡暗咽乌夜啼。”
“铜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古代门环底座的一种装饰物,形似螺壳,用于衔住门环。其名称来源于传说:春秋时期,工匠公输班(鲁班)受水中螺蛳(蠡)闭合外壳的启发,仿制了这种用于固定门环的铜制部件,故称“铜蠡”。
文献例证:
指一种古代铜制的吹奏乐器,形似螺号,多用于军事或仪式场合。清代文人金农在《伎席》诗中曾用“铜蠡暗咽”形容号角低沉的声音。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具体文献分析,可参考汉典、诗词注解等权威来源。
《铜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也可以拆分成独立的两个字。
部首和笔画:
“铜”字的部首是“钅”,由10划组成;
“蠡”字的部首是“虫”,由15划组成。
来源:
《铜蠡》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的一个故事,也被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容器。
繁体:
《铜蠡》的繁体写法为“銅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有所不同。《铜蠡》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例句:
1. 他从古董集市上买了一个铜蠡作为家中的摆饰。
2. 在古代,铜蠡被用来盛放美酒。
组词:
铜蠡并不常见于组词,但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使用,例如:铜蠡文化、铜蠡制作、铜蠡收藏等。
近义词:
没有与“铜蠡”完全相同意思的近义词。
反义词:
没有与“铜蠡”完全相反意思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