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通海”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指国家或地区与海外进行政治、经济或文化上的联系。
指地理上通过水道或航道与海洋连接。
特指清初与郑成功等海上抗清势力的联系,带有政治敏感性。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例句,可参考、3、6、9等来源。
《通海》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的是“直通大海”的意思,也可以指代沟通、连接、贯通的含义。
《通海》的部首是“辶(辵)”,它属于四角部首,表示与行走、行动有关的字。《通海》共有12个笔画。
《通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它是由“同”和“海”这两个字组成的。繁体字形为「通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区别于现代的形式。《通海》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形态基本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通海》这个词的例句:
1. 他的努力使得他通海航道,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
2. 这座桥梁能够通海,给河两岸的居民带来了便利。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沟通更加通海。
一些与《通海》相关的组词:
畅通、横通、联通、贯通、海洋、海港、航海。
与《通海》意思类似的近义词包括:贯通、连通、畅通。
与《通海》意思相反的反义词可以是不通、阻塞。
<文章结束>【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