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海的意思、通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海的解释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海”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通海”在汉语中为动词性短语,核心含义指与海洋连通,具体可分为以下三层:

一、基础释义:水域的海洋连通性

指河流、水道等自然或人工航道与海洋相接,实现内河与海洋的贯通。

示例:长江通海,形成黄金水道。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10卷,第128页。

二、历史地理专名

  1. 明代通海城

    云南古地名,因毗邻杞麓湖(古称“通海”),元代设“通海县”,延续至今。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892页。

  2. 现代行政区划

    指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以“礼乐名邦”著称,见证古代西南边疆与东南亚的海陆文化交流。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3年版)。

三、文化引申义

象征中外文明互通,如郑和下西洋被称为“通海壮举”,体现古代中国通过海洋联通世界的视野。

来源:《明史·郑和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
  2.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史为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 云南省通海县人民政府官网:www.tonghai.gov.cn(行政区划沿革)。
  4. 《明史》,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通海”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与海外交往

指国家或地区与海外进行政治、经济或文化上的联系。

2.与海洋通连

指地理上通过水道或航道与海洋连接。

3.清初特定历史含义

特指清初与郑成功等海上抗清势力的联系,带有政治敏感性。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例句,可参考、3、6、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拜之交禀赴步祷猜料猜摸蚕宫操调朝簿厅传影楚调曲箠令答表打场子放偷耿絜弓口贵仕筕篖黑室鹤貌皇风户版笳繁尖头木驴济河焚舟寂淹口北兰阇蜡丸绢书乐妓隆頽闾陌马射蒙族敏识抹丢难进易退傍傍娉命乞浆得酒轻玉秋心扇和沙子玉生才食垒石枕守孝疏贱顺毛摸驴堂赠滩头踏鞽枉骑晚籁咸擢淆乱视听消去校数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