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慢,懶散。《世說新語·文學》“ 郭景純 詩雲” 劉孝标 注引《郭璞别傳》:“﹝ 郭璞 ﹞又不持儀檢,形質穨索,縱情嫚惰,時有醉飽之失。”
“嫚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màn duò,其中“嫚”為左右結構,本義有輕視、侮辱之意,方言中也可指代女孩(如“嫚子”);“惰”表示懶散,與“勤”相對。
詞義解釋
指輕慢懶散,形容人行為放縱、不守禮儀且懈怠。例如《郭璞别傳》提到郭璞“不持儀檢,縱情嫚惰”,即不注重儀表規範,性情散漫。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世說新語·文學》劉孝标的注解,引述郭璞因懶散行為導緻“醉飽之失”的記載,側面反映魏晉時期文人名士的放達風氣。
綜合解析
“嫚惰”兼具态度與行為的雙重貶義,既包含對他人的輕慢,也包含自我約束的缺失,多用于描述性格或生活狀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文言詞彙。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世說新語》及相關魏晉文獻。
嫚惰(màn du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懶散、遲鈍、懶惰無所事事的狀态。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行為方式或态度。
嫚(màn)的意思是懶散、遲鈍。惰(duò)的意思是懶惰、不活躍。合在一起形成了“嫚惰”的意思。
嫚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莊子·堯問》一文中,就提到了“嫚惰”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嫚惰也被廣泛使用。
根據規範的漢字拆分,嫚(màn)這個字的部首是女字旁(女)和土字旁(土),共有11個筆畫;而惰(duò)這個字的部首是心字旁(心)和耑字旁(堯),共有12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嫚惰分别寫作“嫚惰”(饅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嫚這個字在古代寫作“幔”(màn),而惰這個字在古代寫作“墮”(duò)。
例句:
1. 這個學生整天遊手好閑,十分嫚惰。
2. 冬天的陽光溫暖而舒適,容易使人感到嫚惰。
組詞:
1. 嫚惰生活(懶散無所事事的生活方式)
2. 嫚惰作風(懶散遲鈍的行為态度)
近義詞:
1. 懶散(lǎn sǎn)
2. 懈怠(xiè dài)
反義詞:
1. 勤奮(qín fèn)
2. 努力(nǔ lì)
總結來說,嫚惰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懶散、遲鈍、無所事事的狀态。它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女字旁、土字旁、心字旁和耑字旁,共有11個和12個筆畫;繁體字寫作“嫚惰”(饅惰);古代寫作“幔”(màn)和“墮”(duò)。它的近義詞包括懶散和懈怠,反義詞則是勤奮和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