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因德高則受人尊敬,勝于有爵位,故稱。《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唐 白居易 《池上即事》詩:“身閑當貴真天爵,官散無憂即地仙。”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二》:“克己之謂強,天爵之謂貴。”
(2).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後漢書·宦者傳·呂強》:“ 高祖 重約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勸戒也。” 晉 潘嶽 《西征賦》:“剌 哀 主於義域,僭天爵於 高安 。”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江緻平》:“君以一己好惡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天爵”是一個具有哲學和道德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維度理解:
指人因高尚品德而獲得的自然尊榮,與世俗官爵無關。最早見于《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儒家認為,天爵是内在的德行積累,如仁、義、忠、信等品質,因道德崇高而受人敬重,其價值超越朝廷授予的官職(人爵)。例如唐代白居易詩句“身閑當貴真天爵”,即強調精神境界的尊貴性。
指由天子或朝廷封賜的爵位。如《後漢書》提到“重天爵明勸戒”,此處“天爵”代指官方授予的榮譽。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出現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孟子》《後漢書》等文獻,或查看網頁中的具體引證。
《天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天爵》的第一個字是“天”,由“一”和“大”兩個部首組成,筆畫數為四畫。第二個字是“爵”,由“父”和“卩”兩個部首組成,筆畫數為十畫。
《天爵》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天”表示上天、天空,寓意高遠、慈愛;而“爵”則表示受封的尊號、榮譽。結合起來,表示神聖的榮耀和聖潔。
《天爵》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天爵」。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較為繁複,與現代有所不同。《天爵》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隻是書寫風格有所區别。
他是被授予了天爵的将軍。
天道、天地、神爵、王爵等。
神賜、神恩、天佑等。
低賤、卑微、下賤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