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都的意思、通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都的解釋

四通八達的都市。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跼鑣轡之牽制,隘通都之圈束。”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財計三》:“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為佛而貨者……皆不切於民用。” 清 趙翼 《贈寫照沉錦》詩:“古來絶藝當通都,早晚遭逢名鵲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四通八達的都市,多用于形容交通便利、商業繁榮的大城市。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通都”指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網絡發達的都市。例如,清代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到“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描述這類城市商業繁盛、人口密集的特點。

  2.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南朝宋顔延之《赭白馬賦》用“隘通都之圈束”形容都市的繁華與約束。
    • 清代趙翼的詩句“古來絕藝當通都”則強調通都作為文化、技藝交流中心的重要性。
  3. 近義詞與擴展
    “通都”常與“大邑”連用為“通都大邑”,進一步強調城市的規模與影響力,如宋代蘇轍所述“通都大邑,十裡之城,萬戶之郭”。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古代或現代重要城市。例如,可指代上海、廣州等交通樞紐,或借喻經濟、文化中心。

  5. 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政府官員治理得當”的誤用(如的非常規解釋),此含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成語混淆。

總結來看,“通都”是一個側重地理與交通屬性的詞彙,常見于古籍及對城市的文學化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都的意思

通都(tōng dū)是一個漢語詞彙,有着多個意思。主要有兩種解釋:

1. 通常指的是‘國都’,指一個國家的首都,政治中心。

2. 在古代,也有指‘行宮、行甯、行署’的意思,即皇帝出巡時設立的政府機構。

通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都的拆分部首:辶(辵)+ 都。

通都的筆畫數:共12畫。

通都的來源

‘通都’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在明代鄭和的《燕行錄》中。詞義為當時皇帝常到的政府機構。

通都的繁體字

通都的繁體字為‘通都’。

通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通都’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實質性的不同。

通都的例句

1. 京城是************共和國的通都。

2. 皇帝駕臨通都,百姓紛紛迎接。

通都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通都大邑、通都大埠。

近義詞:都城、國都。

反義詞:邊陲、邊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