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菜、肉、糖、果仁、蜜餞等作面食品的餡。《新民晚報》1984.8.5:“樂佳福食品廠今年摒棄了傳統的豬肉白膘,改用生、麻油入餡。制成的廣式素百果入口油而不膩,滿嘴清香。”
“入餡”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制作面食時将餡料包裹進面皮中的過程或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入餡”主要用于烹饪領域,描述面食制作工藝,強調餡料的完全包裹。在特定語境下可引申為細緻周全的處事方式。如需更多實例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新民晚報》等文獻。
《入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填入餡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入”和“餡”,包含了7個筆畫。
“入”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進入”、“加入”等含義。它由3個筆畫構成。
“餡”是指做成餡料的食物,如包子、餃子等中間的填料。它由4個筆畫構成,包含了“亦”、“小”、“刀”三個漢字部首。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食品制作過程。在古代,人們制作包子、餃子等食物時,需要将餡料填入面食皮中,才能制成可食用的食品。因此,使用“入餡”來表示填入餡料的意思。
當我們将漢字“入餡”轉化為繁體時,它的寫法為「入餡」。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入”為例,古代的寫法是“立”,用來表示“站立”、“進入”等含義。而“餡”在古代寫作“餡”,用于指代填入食物中的餡料。
下面是一些使用“入餡”的例句:
1. 媽媽教我怎麼包餃子,要将餡料入餡才能制作出美味的餃子。
2. 這個蛋糕外層很酥,内餡也非常入餡,非常好吃。
一些與“入餡”相關的詞語有:
1. 餡料:指用來填入食品中的内部食材。
2. 包餡:指将餡料包裹起來。
一些與“入餡”反義的詞語有:
1. 光皮:指沒有填入餡料的面皮。
2. 薄餡:指餡料少而面皮多的食物。
綜上所述,《入餡》是一個描述填入餡料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包含7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食品制作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