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統統,完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隻為長時,驅馳辛苦,形貌精神,都來失緒。” 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靜,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綢》詞:“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
(2).總共;共有。《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經説比丘之衆,其數都來多少?經:‘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來。 宋 範仲淹 《禦街行·秋日懷舊》詞:“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春歸恁寒悄,都來幾日意懶心喬?” 徐朔方 等注:“都來,算來。”
(4).總是,老是。《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機告吉祥。” 蔣禮鴻 通釋:“都來和總連用,意思一樣,就是日日總不織。加上‘都來’僅僅湊足七個字而已。” 唐 秦韬玉 《問古》詩:“都來總向人間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都來”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統統/完全
表示事物的全部或整體狀态。
例:“天如鏡面都來靜”(唐·羅隱《晚眺》),形容天空完全平靜;《敦煌變文集》中“形貌精神,都來失緒”指整體狀态混亂。
總共/共有
強調數量的總計。
例:歐陽修詞“一年春事都來幾”,意為春天時光總共多少;現代例句“鄉親近鄰都來祝賀”指參與人數衆多。
算來
表示推測或估算。
例:柳永詞“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意為算來舊事未了;《五代史平話》中“五代都來十二君”指總計推算。
總是/老是
描述頻繁發生的狀态。
例:現代口語“童鞋都來大姨媽了,就是俺沒來”,帶有抱怨重複性事件的意味。
二、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選擇釋義,古典文學中多用于“算來”“完全”,現代口語則偏向“總共”“總是”等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