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曹的意思、谏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曹的解釋

指禦史台。 唐 權德輿 《論裴延齡不應複判度支疏》:“臣職在諫曹,合採羣議,正拜已來,今已旬日,道路雲雲,無不言此。” 唐 柳宗元 《代節使謝遷鎮表》:“不遺臣小善,擢處諫曹,叨承厚恩,備職藩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谏曹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特定機構稱謂,其核心含義指代執掌谏議事務的官署或部門。該詞由“谏”(規勸、直言)與“曹”(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複合構成,體現其監察谏诤的職能屬性。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谏曹特指“掌管谏議的官署”,常見于漢唐時期的職官體系。

從職能架構分析,谏曹官員需“掌議論,典文書”,主要負責對君主政令進行規谏監督。漢代光祿勳下設谏大夫,即屬谏曹系統,其職責如《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述:“掌議論,無常事,唯诏令所使。”至唐代,谏曹發展為門下省重要組成部分,設左、右谏議大夫等職,形成制度化谏議機制。

詞義考據方面,《後漢書·百官志》明确記載:“光祿勳,卿一人……屬官有谏議大夫。”印證谏曹作為獨立監察機構的存在。宋代職官制度改革後,谏曹職能逐漸并入禦史台系統,但“谏曹”作為曆史術語仍保留于典章文獻中。

在語用層面,“谏曹”常見于古代奏疏文書,如《全唐文》收錄的《谏曹疏》即有“臣職在谏曹,敢竭愚誠”等表述,顯示該詞在公文語境中的規範使用。現代《辭源》修訂本将其定義為“掌谏诤的官署”,強調其機構屬性與監察功能的雙重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谏曹”是中國古代政治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敢于勸谏君主的重臣,源于古代官制中的谏官體系。其中“曹”代指官署機構,“谏”即規勸君主改正過失。這類官員以忠誠直谏著稱,職責是為國家利益向君主提出批評建議。

二、曆史具體指向

在唐代文獻中,“谏曹”常特指禦史台(中央監察機構)。例如:

文化内涵

該詞體現了古代政治中“直言進谏”的重要性。如唐代有大臣冒死上書“犯顔極谏”,雖君主常“虛心接受,堅決不改”,但谏官制度本身已成為約束皇權的象征。

谏曹既可泛指直言進谏的官員,也可特指唐代禦史台機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核心始終圍繞“監督君主”的政治職能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騃童百餅拜賜之師鮑謝蔔骨不饒乘時乘勢窗扇慈蔭地雞斷堤度計方直犯逆發煙彈鈎檢鼓厲漢缺黃颔蛇呼舞簡慠将迎極崇解衣積墨籍納京洛塵經折景昃酒葫蘆舊款居高聲自遠刻下饋孰亮敞漏聲賣人情眇生民族區域自治泥燕陪席飄浮疲怨溥暢潛行琦傀傾覆權奇仁壽鏡刃迎縷解入隊上捐社零星說唱文學泗石他生佻侻偷聲挖東牆補西牆外剛内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