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曹的意思、谏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曹的解釋

指禦史台。 唐 權德輿 《論裴延齡不應複判度支疏》:“臣職在諫曹,合採羣議,正拜已來,今已旬日,道路雲雲,無不言此。” 唐 柳宗元 《代節使謝遷鎮表》:“不遺臣小善,擢處諫曹,叨承厚恩,備職藩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谏曹”是中國古代政治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敢于勸谏君主的重臣,源于古代官制中的谏官體系。其中“曹”代指官署機構,“谏”即規勸君主改正過失。這類官員以忠誠直谏著稱,職責是為國家利益向君主提出批評建議。

二、曆史具體指向

在唐代文獻中,“谏曹”常特指禦史台(中央監察機構)。例如:

文化内涵

該詞體現了古代政治中“直言進谏”的重要性。如唐代有大臣冒死上書“犯顔極谏”,雖君主常“虛心接受,堅決不改”,但谏官制度本身已成為約束皇權的象征。

谏曹既可泛指直言進谏的官員,也可特指唐代禦史台機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核心始終圍繞“監督君主”的政治職能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谏曹》是什麼意思

《谏曹》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思是勸告或勸谏國家政府的官員。谏曹一詞中的“谏”意味着勸谏,而“曹”則代表政府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谏曹》的拆分部首是讠(讠是一個漢字的部首,通常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意思),而它的總筆畫數目是11。

來源和繁體

《谏曹》源于中國古代文獻中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書·朱買臣傳》一書中。在繁體字中,谏曹以「諫曹」的形式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寫法較為繁複,與現代漢字相比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谏曹的每個字都采用了不同的構字規則和筆畫組合。以「谏」字為例,古代的寫法通常是以「讠」作為上面的部分,下面書寫「䒑」以表示意思。

例句

1. 他毅然寫下一封谏曹奏上,勸告皇帝改革政策。

2. 政府需要聆聽谏曹的聲音,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國民。

組詞

谏言、谏诤、谏官、谏繩、谏獵

近義詞

勸告、規勸、忠告、奉勸

反義詞

奉承、迎合、唯唯諾諾、附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