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存的意思、提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存的解釋

債務人因債權人的原因無法對債權人履行義務時,依法将應償還的物品(一般為動産)交由法院或有關機關保存,從而解除債務債權關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提存是法律與金融領域的複合型術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維度:

一、法律層面的提存(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1條) 指債務人将難以清償的标的物提交至公證機關或法定機構保管,以此替代履行債務的行為。該制度適用于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下落不明等情形,如房屋租賃糾紛中租客将租金提存至公證處即視為履約。

二、金融領域的提存(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 特指經濟主體将特定資金存入監管賬戶的行為,常見于建設工程領域的履約保證金提存、電子商務交易中的預付款第三方存管等場景。司法部公證業務指南顯示,2023年全國公證機構辦理提存業務超12萬件,主要涉及跨境貿易擔保和知識産權質押領域。

該術語在實際應用中需注意:

  1. 法律效力:提存公證書具備強制執行效力
  2. 程式規範:需向設區的市級以上公證機構申請
  3. 風險轉移:提存完成即視為債務人履行義務
  4. 費用承擔:通常由債權人支付保管費用

網絡擴展解釋

提存是民法中一項重要的債務清償制度,其核心在于通過第三方機構介入,解決因債權人原因導緻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的問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法律性質

提存指債務人因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下落不明等情形無法履行債務時,将标的物提交提存機關(如公證機構)以終止債務關系的制度。其法律性質兼具私法行為(債務消滅)與公法行為(提存機關介入)雙重屬性。

二、適用情形(《民法典》第570條)

  1. 債權人拒絕受領: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履行;
  2. 債權人下落不明:無法聯繫或找到債權人;
  3. 債權人喪失行為能力或死亡:且未确定繼承人或監護人;
  4. 其他法定情形:如擔保提存等。

三、法律效力

四、程式要求

  1. 提交提存物:債務人将标的物或變賣所得交付提存部門;
  2. 通知義務:提存後需及時通知債權人或其相關權利人;
  3. 提存機關職責:保管并最終向債權人交付标的物。

五、制度價值

提存平衡了債權人與債務人利益,避免債務人因債權人原因長期承擔債務壓力,同時保障交易安全,促進市場秩序穩定。

如需了解具體提存流程或法律條文細節,可參考《民法典》第570-573條及各地公證機構操作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禀受不想出暢泰出夷入險當原登宰玷瑕調防動腦子東武吟都養堕怠峰頂俸金分陝鋼镚甘露廚膏梁纨袴割宅海港豪懷豪魁赫然而怒渙爛互助會谏省檢脩孑義棘棗軍卒靠身克分子殼葉苦覓賴依靈通六計裡正衙前麻肺湯門牌名流巨子沒亂殺莫奈何僻郡七八清議堂肉刑軟紅十丈紗羊損服炭冰讨練螣蛇提攜通應子魚卧蓐湘陵妃子銜辔小節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