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卒。《墨子·備梯》:“敢問客衆而勇,煙資吾池,軍卒并進,雲梯既施,攻備已具,武士又多,争上吾城,為之柰何?”《商君書·徕民》:“論竟内所能給軍卒車騎,令故 秦 兵,新民給芻食。”
“軍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ūn zú,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指軍隊中的士兵,尤其指古代軍隊中的普通兵卒,屬于軍隊最基層的執行者。例如《墨子·備梯》中提到“軍卒并進”,即士兵共同進攻的情景。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文獻,如《墨子》和《商君書》,用于描述軍隊中承擔具體任務的底層士兵。
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也可比喻地位較低、缺乏決策權的人,需服從上級指令。例如:“他雖才華橫溢,卻始終如軍卒般聽命于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如描述古代戰争、軍隊編制等。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喻強調服從性或基層角色。
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隊編制或相關成語,可查閱《墨子》《商君書》等文獻原文。
軍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士兵、軍人。在軍隊中,軍卒一詞常用來稱呼普通的士兵。
軍卒的偏旁部首是冖,并且軍卒總共有8個筆畫。
軍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其字形由部首冖和右邊的卒組成。冖代表蓋在頭上的蓋子,卒代表行軍。結合起來,軍卒形象地描述了行軍中戴着頭蓋物的士兵。
軍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軍卒」。
在古代,軍卒的寫法和今天大緻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例如,常用的漢字古體寫法為「軍」。
1. 部隊中的每個軍卒都要接受嚴格的訓練。
2. 軍卒們忠誠地保衛着國家的疆土。
3. 古代的軍卒們勇敢地投身于戰場,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軍卒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軍卒服:指軍人穿戴的服裝。
2. 炮兵軍卒:指從事炮兵工作的士兵。
3. 軍卒裝備:指軍人所使用的裝備器材。
軍卒的近義詞包括士兵、戰士、軍人。
軍卒的反義詞是将領,指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