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省的意思、谏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省的解釋

禦史台的别稱。 唐 劉禹錫 《李賈二大谏拜命後寄楊八壽州》詩:“諫省新登二直臣,萬方驚喜捧絲綸。” 宋 司馬光 《英宗皇帝挽歌辭》之三:“諫省臣無狀,龍鱗昔屢嬰。” 清 方文 《四令君詩·梁宣城平叔》:“明年入諫省,奉使 閩 粵 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谏省(jiàn shěng)是古代中國中央官署名稱,指專司谏诤、監察的機構,主要負責向皇帝規勸過失、監督朝政。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指臣子對君主直言規勸,使其改正錯誤。《說文解字》釋為“證也”,即以正直之言匡正過失。

  2. 原意為“察”,引申為官署機構(如中書省、門下省),此處特指監察部門。


二、機構性質與職能

谏省是唐代至宋代重要的監察機構統稱,常涵蓋:

核心職能包括:


三、曆史沿革


四、與“禦史台”的區别


五、文化意義

谏省體現了儒家“以道事君”的思想,是古代政治制衡的重要設計。如司馬光言:“谏官之職,為天子耳目。”其存在旨在約束皇權、減少決策失誤(參考來源:《資治通鑒》注疏)。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白鋼主編,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谏省”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谏省是古代中國官署名,即禦史台的别稱,負責監察、彈劾官員及向君主進谏的機構。其字面意義可拆解為:

2.曆史背景與職能

3.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讨論中,例如描述官員任職于監察機構時,稱“入諫省”。

4.與類似概念的區别

需注意與普通“規勸”行為區分。谏省特指機構,而“谏言”“規勸”則為一般性行為表述。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語境,指代古代監察機構,兼具職能與象征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其運作或相關官職,可參考《新唐書·百官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菴舍白馬長史白翳悲惵筚路藍褛谄僞癡頑老子醇漓出奇不窮打胡哨當面出丑點火定閱方慎附合撫景跟房宮旆管夫人孤雲寒殿化隆檢才極促徑涉禁網齎送九執郡稅尻骨空峽誇功蠟節倫徒駱駞毛發不爽昧色邈蠻秘濇拿雲攫石骈肩累足瞥爾破瓦橋公钺赇納氣咻咻權奸曲盡人情篩鑼掌號殺衣縮食勢援私越隨鸾戃怳吐款猥吻儒相合日相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