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損服的意思、損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損服的解釋

謂減少或降低所用衣服、車馬的規格,以示儉約。《漢書·谷永傳》:“古者穀不登虧膳,災婁至損服,兇年不塈塗,明王之制也。”《後漢書·何敞傳》:“《禮》,一穀不升,則損服徹膳。” 李賢 注:“損服,減損服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損服"一詞屬于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需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兩個層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損"部釋義,"損"本義指減少、喪失,如《周易·系辭下》"損,德之修也";"服"在《說文解字》中訓為"用也",引申有順從、適應之意。二字組合後形成特殊語義結構:

  1. 行為減損說

    《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收錄該詞作"減其常服",特指古代禮制中通過降低服飾規格表達哀思的行為規範,常見于《儀禮·喪服》記載的"損服示哀"制度。

  2. 心理順應說

    《古漢語詞義系統研究》提出詞義演化路徑,認為該詞在魏晉文獻中發展出"抑制情緒以順應時勢"的引申義,如《世說新語》"損服以避禍"的用法,強調通過自我約束適應環境變化。

  3. 禮制等級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唐代典章制度中具有特殊法律含義,指官員因過失被罰降低官服品級的行政處罰措施,屬"禮法合一"制度的具體表現。

網絡擴展解釋

“損服”一詞在漢語中存在兩種不同釋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古代典章制度用語(主流解釋) 釋義:減少或降低衣物、車馬等生活用品的規格,以體現節儉。 出處:最早見于《漢書·谷永傳》“古者穀不登虧膳,災婁至損服”,《後漢書·何敞傳》也有“一穀不升,則損服徹膳”的記載。 延伸内涵:古代帝王或貴族在災荒、戰亂等特殊時期,通過降低物質享受規格來彰顯政治德行,屬于古代禮制中的自我約束行為。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釋義:指被對方才能折服而自愧不如,其中“損”表示自慚,“服”表示欽佩。 注意:此釋義僅見于部分現代詞典,未在古籍中發現用例,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建議:學術文獻或古文閱讀中應采用第一種釋義;若在當代口語或文學創作中使用第二種釋義,建議配合上下文明确語義,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拜生柏台抱打不平跋踬裁造院差承乘馬陳王爨薪翠消紅減大金悼龀頂老第一印象東頭獨家敦敕房木繁庶風恙負譏公直構圖姑鐘涵察晃晃驩合烜卓混沌翦抑教亦多術靳色救撲了讓糧塗亂談輪轑買複盲人騎瞎馬艨沖愍悼明皇明駝使迷湯話目不給賞女兒葛恰來羣萃驅湧人夫容說詩禮傳家私憾塔裡木河鐵鞭通綜務要暇曠賢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