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交杯酒。舊時新婚行合卺禮,用兩盞盛酒,以彩縷連結,夫婦互飲,象征同心,故稱。 清 姚燮 《雙鸩篇》詩:“但得生死常相隨,此酒不減同心杯。”
“同心杯”是中國古代婚禮中的一種傳統儀式器具,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指舊時新婚夫婦在合卺禮(交杯酒儀式)中使用的酒盞。用兩盞盛酒,以彩線連結,夫婦互飲,象征同心同德、永結連理。
儀式象征
源于周代合卺禮,兩杯相連的造型寓意夫妻結合為一個整體,飲交杯酒的行為則表達“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婚姻承諾。清代姚燮《雙鸩篇》詩句“但得生死常相隨,此酒不減同心杯”即引用此意象。
與“同心協力”的混淆說明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同心杯”表示齊心協力,但此說法缺乏曆史文獻支持。主流權威詞典及古籍均将其定義為婚禮習俗中的交杯酒器具。
現代延伸意義
當代常以“同心杯”比喻婚姻中的默契與承諾,部分文創産品複刻傳統造型,用于婚禮紀念或文化展示場景。
該詞核心含義集中于古代婚禮儀式,需注意與“同心協力”等引申義的區分,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釋義。
《同心杯》是一個成語,意為共同努力、同心協力的意思。它代表着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精神,意味着人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共同實現目标。
《同心杯》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木、并。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五畫。
《同心杯》最早出現在明代兒童讀物《三字經》中,作為教導青少年關于團結協作的重要道德。
繁體字中的《同心杯》為「同心杯」,拼音為tóng xīn bēi。
古代漢字寫法中,「同心杯」的寫法呈現出一杯上面支承碗,兩人一同端杯,象征着人們同心合作的意義。
1. 團隊成員們手持着同心杯,齊心協力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
2. 在危機面前,大家同心協力,像同心杯一樣關鍵時刻團結在一起。
1. 同心齊力:形容大家齊心協力,通力合作。
2. 同心協力:指團結一緻,共同努力。
3. 同心合力:表示大家一緻努力,通力合作。
1. 齊心合力:意為衆人同心協力,共同努力。
2. 共謀發展:指人們共同策劃,共同推進事業發展。
1. 雁行獨進:形容個人孤立行動,缺乏合作與團隊精神。
2. 各自為戰:表示個體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與他人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