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oken end;behead]∶河流水源被襲奪流入另一水系
(2) [ends down]∶在制造過程中棉條、粗紗或紗線斷開
(3) [behead;chop off the head]∶砍頭
(1).亦作“ 斷脰 ”。身首異處。形容死之壯烈。《韓非子·詭使》:“夫陳善田利宅所以戰士卒也,而斷頭裂腹播骨平原者,無宅容身,身死田奪。”《淮南子·修務訓》:“今距彊敵……決腹斷頭,不旋踵運軌而死。” 明 袁宗道 《封知縣劉公墓志銘》:“故常人之情,與其家有斷脰剖心之貞臣,寧有諱樹數馬之醇士也。” 張素 《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詩:“解腕從來稱壯士,斷頭尚且有将軍。”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2).泛指把頭砍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鈎吻》:“白鴨或白鵝斷頭瀝血入口中或羊血灌之……吐出毒物乃生,稍遲即死也。”
(3).被砍斷的頭。 明 張溥 《五人墓碑記》:“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陽陽,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顔色不少變。”
(4).間斷;中斷。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四折:“納币帛綾段,不斷頭花擔盒盤堪觀。” 茅盾 《子夜》十三:“ 瑪金 也撇開了那無斷頭的‘公式’對‘公式’的辯論,就從她剛才寫着的那些紙中間翻出一張來,讀着那上面記下了的預定節目。”
(5).指紡織中紗線、毛線的中斷處。 理由 《中年頌》:“她是一個熟練的擋車工……單憑指尖細膩的觸覺,就能判斷有沒有缺經斷緯;在千絲萬縷中哪怕有一根斷頭,也逃不過她敏感的神經末梢。”
“斷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砍頭/身首異處
指被斬首,形容死亡壯烈或刑罰殘酷。例如:“斷頭置城上,顔色不少變”,或《淮南子》中“決腹斷頭”的記載。
壯烈犧牲的象征
用于形容為正義或信仰犧牲的壯舉,如陳毅詩句“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中斷或間斷
指事物過程中途停止,如“河流水源被襲奪流入另一水系”,或紡織業中“棉條、紗線斷開”的技術術語。
金融術語(股票領域)
指融資客戶因股價下跌導緻保證金賠光,股票被強制賣出的情況。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專業領域解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7)。
《斷頭》是一個中文詞彙,形容一個人或動物的頭部與身體分離的狀态。通常被用作動詞,表示斬首或被斬首的行為,也可以用作名詞,指示一個被斬斷的頭部。
《斷頭》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斷”和“頭”兩個部分,其中,“斷”的部首是“斷音旁”,由7個筆畫組成;“頭”的部首是“自”,由8個筆畫組成。
《斷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對于死刑的執行方式。在古代,死刑主要通過斬首的方式實施,所以人們用“斷頭”來指代這種行為。
《斷頭》這個詞在繁體字中可以寫作「斷頭」。
在古代漢字中,斷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斷的字形類似于「|─」,頭的字形類似于「首」。
1. 他因犯罪行為被判處斷頭。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曾經被斷頭的勇士的傳奇經曆。
斷頭台、斷頭劍、斷頭人、斷頭人鬼節
斬首、斬首刑、斬人頭
完好、圓頭、連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