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地母的意思、天地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地母的解釋

指皇帝之母。《魏書·皇後傳·宣武帝靈皇後胡氏》:“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地母”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

“天地母”是一個具有深厚哲學與宇宙觀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宇宙萬物的本源或創生者。這一概念多見于古代哲學、道家思想及神話傳說中,強調天地生成與存在的根本源頭。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的界定:

“天地母” 指天地萬物的根源,即化育宇宙的本體。古人将宇宙的生成歸因于一個至高無上的母性本源,象征創生與滋養之力。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2卷,第1023頁。

此釋義強調其作為“創生本源”的屬性,與道家“道生萬物”的思想相契合,如《老子》所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地母”(第二十五章)。


二、文化内涵與哲學延伸

  1. 道家思想中的“道”

    在道家典籍中,“天地母”常與“道”互釋。《道德經》将“道”喻為“萬物之母”,《道教大辭典》(中國道教協會編)指出:

    “天地母”即“道體”的别稱,體現宇宙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态,是陰陽化生的起點。

    來源:《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第68頁。

  2. 神話原型與母神崇拜

    部分學者将“天地母”關聯上古女神信仰,如女娲神話中“抟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創世行為。《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著)認為:

    此類母神形象可視為“天地母”的人格化象征,承載古人對生命起源的樸素認知。

    來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第42頁。


三、權威典籍中的用例

  1. 《老子·第二十五章》: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此處以“天地母”指代永恒運行的宇宙本體(道)。

  2. 《周易·坤卦·彖傳》: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雖未直用“天地母”,但“坤元”(大地本源)的概念與之相通,均強調孕育功能。


四、現代語義與學術觀點

現代漢語研究中,“天地母”多作為哲學概念保留。據《古漢語範疇詞典·哲學卷》(王力著):

該詞凸顯中國古代“以母喻本”的思維模式,将宇宙生成類比為生命誕生,蘊含對自然規律的敬畏。

來源:《古漢語範疇詞典·哲學卷》(中華書局,1995年),第156頁。


“天地母”在漢語中是一個高度凝練的哲學範疇,其釋義需結合道家宇宙觀、神話原型及文化象征進行綜合理解,核心始終指向宇宙萬物的終極本源與創生力量。

網絡擴展解釋

“天地母”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皇帝的母親,即皇太後。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魏書·皇後傳》中的記載:“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古代以“天地”象征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天地母”被用來尊稱皇帝的母後,強調其地位的尊崇。

2.出處與典故

出自南北朝時期《魏書》對宣武帝靈皇後胡氏的記載,原文提到胡氏因賢德而被預言為“天地母”,即未來帝王之母。

3.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網絡詞典)将其延伸為對偉大母親或女性的比喻,形容其如天地般包容與崇高。但這種用法多見于非權威性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4.使用場景

5.相關說明

該詞在古代屬于特定尊稱,現代使用頻率較低。若用于比喻,需注意語境以避免歧義。如需考據原始文獻,可參考《魏書》或權威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怑愌側微襜襦蹅踏稠濃打扳點水不漏叮咛度德量力多用途貨船貳職扞馬光誦挂榻旱魃為虐豪氣未除懷撫畫梁雕棟貨棚尖頭奴嬌憐疾瘳羯鼓解穢激枭看肖神類舉斂殡練形遼東豕立定林落茅坑木本黏附牛刀刨分兒砰砰訇訇峭逼奇靡青琴靘壯攘棄如日方中入衆山相沈浮申賀釋侶叔妹私瘗松韻堂皇富麗堂音貪穢舚舑天搖地動烏曹五馬分屍下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