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地母的意思、天地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地母的解释

指皇帝之母。《魏书·皇后传·宣武帝灵皇后胡氏》:“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地母”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文化内涵

“天地母”是一个具有深厚哲学与宇宙观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或创生者。这一概念多见于古代哲学、道家思想及神话传说中,强调天地生成与存在的根本源头。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权威来源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核心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的界定:

“天地母” 指天地万物的根源,即化育宇宙的本体。古人将宇宙的生成归因于一个至高无上的母性本源,象征创生与滋养之力。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2卷,第1023页。

此释义强调其作为“创生本源”的属性,与道家“道生万物”的思想相契合,如《老子》所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第二十五章)。


二、文化内涵与哲学延伸

  1. 道家思想中的“道”

    在道家典籍中,“天地母”常与“道”互释。《道德经》将“道”喻为“万物之母”,《道教大辞典》(中国道教协会编)指出:

    “天地母”即“道体”的别称,体现宇宙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是阴阳化生的起点。

    来源:《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68页。

  2. 神话原型与母神崇拜

    部分学者将“天地母”关联上古女神信仰,如女娲神话中“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创世行为。《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著)认为:

    此类母神形象可视为“天地母”的人格化象征,承载古人对生命起源的朴素认知。

    来源:《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42页。


三、权威典籍中的用例

  1. 《老子·第二十五章》: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此处以“天地母”指代永恒运行的宇宙本体(道)。

  2. 《周易·坤卦·彖传》: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虽未直用“天地母”,但“坤元”(大地本源)的概念与之相通,均强调孕育功能。


四、现代语义与学术观点

现代汉语研究中,“天地母”多作为哲学概念保留。据《古汉语范畴词典·哲学卷》(王力著):

该词凸显中国古代“以母喻本”的思维模式,将宇宙生成类比为生命诞生,蕴含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来源:《古汉语范畴词典·哲学卷》(中华书局,1995年),第156页。


“天地母”在汉语中是一个高度凝练的哲学范畴,其释义需结合道家宇宙观、神话原型及文化象征进行综合理解,核心始终指向宇宙万物的终极本源与创生力量。

网络扩展解释

“天地母”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指皇帝的母亲,即皇太后。这一含义源自古代文献《魏书·皇后传》中的记载:“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古代以“天地”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天地母”被用来尊称皇帝的母后,强调其地位的尊崇。

2.出处与典故

出自南北朝时期《魏书》对宣武帝灵皇后胡氏的记载,原文提到胡氏因贤德而被预言为“天地母”,即未来帝王之母。

3.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网络词典)将其延伸为对伟大母亲或女性的比喻,形容其如天地般包容与崇高。但这种用法多见于非权威性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4.使用场景

5.相关说明

该词在古代属于特定尊称,现代使用频率较低。若用于比喻,需注意语境以避免歧义。如需考据原始文献,可参考《魏书》或权威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鼇署版籍卑宫鄙近不属长鼓谗邪程量陈情表持管存济儿时方具肺火焚林而猎伏地岗位篙头乖分好奇心黑名册后裔画粥奸邪精银近思禁魇缉听靠垫拉朽摧枯冷水浴临池詅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骂架鸣鸾宁帖盼头抢话奇蓝勤效融裔三圣三语掾上术石妇时杰时休缩鬯太子港帖例彤幢豚蹄玩敌王淦昌文章树飨国闲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