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搖地動的意思、天搖地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搖地動的解釋

謂天地搖晃震動。形容力量或聲響巨大。 清 李玉 《一捧雪·遣邏》:“刀鎗劍戟快如風,銃響天搖地動。” 梁斌 《紅旗譜》三七:“人們一陣陣高聲喊着,喊得天搖地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搖地動”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聲勢或威力極其巨大,仿佛天地都在搖晃震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天在搖動、地在震動”,常用來比喻自然力量或人為事件的巨大沖擊力,如地震、戰争等場景。其核心含義強調震撼力強、影響範圍廣,帶有誇張的修辭效果(如提到“日色無光”的描寫)。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文獻記載
    清代李玉的戲曲《一捧雪·遣邏》中首次出現:“刀鎗劍戟快如風,銃響天搖地動”。
  2. 經典化引用
    錢彩的《說嶽全傳》第四十三回進一步推廣了這一用法:“這場大戰,真個是天搖地動,日色無光”。

三、用法與結構


四、例句參考

  1. 文學描寫
    “剛一迷糊眼兒,半天空裡咕隆隆地一聲響,從西半天響到東半天,震得天搖地動。”(梁斌《播火記》)
  2. 現實場景
    “地震時天搖地動,房屋瞬間倒塌。”

五、相關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考證或例句分析,可參考《說嶽全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搖地動

《天搖地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天空震動,地面也發生晃動。這個成語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分别是“天”和“搖地動”。

下面是《天搖地動》的部首和筆畫:

- 天:部首是“大”,筆畫數為1

- 搖:部首是“手”,筆畫數為11

- 地:部首是“土”,筆畫數為6

- 動:部首是“力”,筆畫數為11

《天搖地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說和故事。在古代,有人相信地震是由天神在移動的時候所引起的。在自然現象早期科學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将地震解釋為天神在動蕩,造成天和地都出現了搖動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 《天搖地動》的寫法與簡體字大緻相同,隻是使用了繁體字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對于《天搖地動》這個成語來說,現代和古代的寫法是相同的。

以下是《天搖地動》的一些例句:

1. 強烈的地震導緻了天搖地動,許多建築物被毀壞了。

2. 這場演唱會非常精彩,觀衆們為之歡呼,場面天搖地動。

3. 戰争爆發時,人們感到整個世界仿佛天搖地動。

與《天搖地動》相關的一些詞語或成語有:

1. 天旋地轉:意思是形容非常快速而晃動。

2. 地動山搖:意思是形容大地震動,山體也跟着搖晃。

3. 不動如山:意思是形容非常穩定,不受外力影響。

反義詞:

安甯祥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