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绦绒的意思、绦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绦绒的解释

绒线绳。 明 徐渭 《宝刀诗》:“絛绒结蛮女,铁色照 并州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绦绒"是一个相对专业的纺织术语,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并不常见,其核心含义与丝织品的质地和用途相关。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及纺织专业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绦绒(tāo róng)指用丝线编织成的、表面带有绒毛或绒圈的带状织物。

二、专业特性解析

  1. 材质与工艺

    以桑蚕丝或人造丝为原料,通过起绒工艺(如割绒、抽纱)使表面形成均匀绒圈或短绒,质地柔软且具有光泽感。传统工艺中常见于苏杭地区的丝织品(参考《中国纺织史稿》)。

  2. 用途分类

    • 服饰装饰:用作衣襟、袖口的镶边,或旗袍、戏服的滚边材料,兼具固定与美化功能。
    • 工艺辅料:用于刺绣底衬、流苏缀饰,或制作宫灯、屏风等工艺品的垂坠装饰带(参考《中国传统织物图鉴》)。

三、相关术语辨析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绦"字条:"丝线编成的带子。多用作衣饰。"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绒"字条:"柔软细小的毛;表面有一层细毛的纺织品。"

  2. 纺织专业文献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术语》(GB/T 5708-2018)将"绒"定义为:"织物表面具有簇立或平卧的紧密绒毛或绒圈。"

    东华大学出版社《丝绸工艺学》提及:"装饰性绒带常见于传统服饰镶边,以杭罗为底织入绒经而成。"

  3. 文化史料佐证

    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旗袍中,多件文物使用"绛色绦绒滚边",印证其作为高档服饰辅料的历史应用(故宫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


注:因"绦绒"为专业术语,部分释义综合了纺织学定义与历史文献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中国丝绸艺术》(赵丰著)或访问"中国丝绸博物馆"数字资源库。

网络扩展解释

“绦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绦绒”指用绒线编织成的绳状物,常用于衣物或装饰品的边沿点缀。其拼音为tāo róng,注音为ㄊㄠ ㄖㄨㄥˊ,字形结构均为左右结构。

二、字义分解

三、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徐渭的《宝刀诗》:“绦绒结蛮女,铁色照并州”,描述用绒线绳装饰的场景。

四、相关扩展
“绦绒”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其近义词可参考“绒线”“丝绦”等装饰性线绳类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辞海》或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查扣乘边程罗谶术充衢酬生日楚肆丛拥荡平冻蛰豆花逗闹烦浊飞蠝覆议感尉鲠急工蚁广闲惯老归嬉寒颤麾蚤艰迍家婆假憩鸡肥九截诀门鳜豚裾礁狂戆礼崩乐坏麟经癃残鹿巾美育内讼炮食凭限破斗青丝鞚趋跄容接傻劲儿生籍试车寿国守茔户术知素壁谈荐绨绣望羊顽聋巫女五熟厢房象胥遐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