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縧籠的意思、縧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縧籠的解釋

絲帶和籠子。亦比喻束縛人的事物。《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譬如養鷹,飢則附人,每聞風飊之起,常有陵霄之志,正宜謹其絛籠,其可解縱,任其所欲哉!” 明 徐渭 《十白賦·鹦鹉》:“奈此絛籠,将飛復墜。” 明 無名氏 《運甓記·手闆擊鳳》:“今朝幸脫絛籠去,會看 雲陽 樹隼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縧籠"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縧"指絲線編織的帶子,源于《說文解字》"縧,帛赤黃色也"的原始義,後引申為絲織裝飾物;"籠"本義為竹編容器,《廣雅·釋器》注"籠,籃也",後衍生出包裹、籠罩的抽象義。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特指以絲縧裝飾的容器類器物。

二、文獻用例

  1. 唐代白居易《和春深》詩雲:"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縧籠承露重,金粟帶煙拖。"此處的"縧籠"指裝飾華美的承露容器(據《全唐詩箋注》中華書局版)。
  2. 宋代《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載:"凡縧籠之制,施于梁栿者,以五彩絲絡為飾。"說明其在建築裝飾中的具體應用(參考《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科學出版社)。

三、語義演變 該詞在明清文獻中逐漸演變為動詞性用法,如《金瓶梅詞話》第四十一回"把頭發縧籠得整整齊齊",此處指用絲帶束發的動作(據《金瓶梅詞典》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漢語中此詞已鮮見使用,僅存于特定方言或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縧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āo lóng,注音符號為ㄊㄠ ㄌㄨㄙˊ。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本義
    指“絲帶和籠子”。其中“縧”是用絲線編織的裝飾性帶子(如衣物邊飾),而“籠”指竹編的容器或刑具。兩者結合,字面意為用絲帶系縛的籠子。

  2. 比喻義
    引申為“束縛人的事物”,常用于古典文獻中。例如:

    • 《資治通鑒》中以“縧籠”比喻對人才的約束:“譬如養鷹……正宜謹其縧籠,其可解縱,任其所欲哉!”
    • 明代徐渭《十白賦·鹦鹉》用“奈此縧籠,将飛復墜”暗喻自由受限的困境。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意象是通過具象的“絲帶”與“籠子”,表達對人或事物的控制與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相知摻撾草菅人命潮忽忽成反比赤俄螭堦創改川沚打捕燈穗子條狼氏地下多方百計二三其節發貨凡士林風火事雰霧府廳刿鉥心腑孤竹廟紅蝙蝠嘩拳豁露豁閕呼嘯僵踞谏果膠輪疾疠雞鳴候旦疾駛舉鼎絕脰窭乏具瞻開元寺狂歡節量罰麗采瘻管滿袖春風毛難族目動言肆昵賓賠話輕心秋去冬來曲徑通幽仁董日新月着三十六洞天神魂蕩飏石架食監童妾襪袴無可五星連珠痫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