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無可無不可。《後漢書·仲長統傳》:“任意無非,適物無可。” 南朝 宋 鮑照 《轉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觸事無可。”
(2).不能,無法。《藝文類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淮牛渚津 水極深,無可算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恍惚杳冥,茫無實據,雖 閻羅 包老 亦無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決了罪狀, 馮雲卿 到此時覺得無可躲閃了。”
(3).猶言沒有可以。 孫犁 《秀露集·關于紀昀的通信》:“至于他為官的政績,隻能說是平平,無可稱述。”
“無可”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多個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無可無不可
表示對事物持中立态度,既不反對也不堅持,強調順應自然或隨遇而安。
例:《後漢書·仲長統傳》中“適物無可”,南朝鮑照《轉常侍上疏》亦用“觸事無可”表達類似含義。
不能,無法
表示客觀條件限制下無法實現某事。
例:南朝《藝文類聚》記載“淮牛渚津水極深,無可算計”,強調無法測量水深。
沒有可以(稱述/選擇)
指事物缺乏值得提及的特點或沒有其他可能性。
例:孫犁在作品中評價紀昀“為官政績平平,無可稱述”。
擴展補充:
“無可”常與其他詞組合使用,如成語“無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表示對某事毫無辦法。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需結合具體句子判斷其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自)
無可,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無和可,筆畫分别為4畫和8畫。無可的意思是沒有可行的,沒有可以做的事情或行動的意思。
無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用來表達沒有可行的或沒有可做的事情時,就使用了“無可”這個詞。
無可的繁體字為「無可」,它們的字形與簡體字相似,隻是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無可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無的字形稍有差異,通常是由上面的橫折下來,再加一豎,可字與現在相同。
1. 這個問題無可挽回了,我們隻能接受現實。
2. 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無可調和。
3. 經過讨論,我們認為這個方案無可行性。
4. 面對無可避免的失敗,他依然堅持努力。
組詞:無可奈何、無可置疑、無可争辯、無可争議、無可比拟
近義詞:無法、不可、不行、不可能
反義詞:有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