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冶習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祛練神明,則聖人可緻。 簡文 雲:‘不知便可登峯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南朝 梁 沉約 《六道相續作佛義》:“若今生陶練之功漸積,則來果所識之理轉精。”
“陶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陶練(拼音:táo liàn)意為陶冶習練,指通過長期的實踐與修煉來提升個人修養或技能。該詞由“陶”(陶冶)和“練”(練習)組合而成,強調在過程中培養耐心、專注等品質。
詞義來源
最初與陶瓷制作工藝相關,因制陶需反複練習才能掌握,後引申為通過持續學習、實踐來完善自身素質。例如《世說新語》提到“陶練之功”,指修煉心性的過程。
應用場景
相關詞彙辨析
部分文獻中“陶練”與“陶煉”互通,後者更側重鍛煉、磨砺(如李大钊用“陶煉”形容科學态度的培養)。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世說新語》等來源。
《陶練》是一個動詞,意為用陶器(陶瓷制品)進行練習和訓練,通過創作、仿制等方式提高陶藝技能。
《陶練》由部首阝(邑字底部)和陶(陶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5。
《陶練》是漢語詞彙,其來源于中國古代陶器制作技藝。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陶練」。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陶練》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一些細微的筆畫和結構差異。
1. 他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在陶瓷工作室裡陶練自己的技巧。
2. 陶練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緻的事業。
3. 師傅經常鼓勵學徒們要勤加陶練,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陶藝家。
陶匠、陶藝、陶工、陶瓷、陶土、陶器、陶磚
陶煉、熟練、磨煉、修煉、訓練
生疏、生手、陌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