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籴的意思、告籴的詳細解釋
告籴的解釋
請求買糧。《逸周書·籴匡》:“於是救困大荒……君親巡方,卿參告糴。”《孔子家語·在厄》:“ 孔子 厄于 陳 蔡 ,從者七日不食。 子貢 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 宋 陸遊 《山園遣興》詩:“輸逋告糴走比鄰,恤患分災累故人。”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官吏之撫治此方者,又豈能長以告糴勸捐為事乎?”
詞語分解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 籴的解釋 籴 (糴) í 買進糧食,與“粜”相對:籴米。遏籴(阻止災區來買糧食)。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告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告”和“籴”兩個部分組成:
- 告:意為請求、告知。
- 籴(dí):指買入糧食(與“粜”tiào,即賣出糧食相對)。
整體含義指在糧食短缺時,向他人或他國請求購買糧食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 《左傳·僖公十三年》記載,晉國饑荒時向秦國“告籴”,秦穆公同意支援糧食,史稱“泛舟之役”。
- 這類行為多用于國家間的外交互助,體現古代農業社會對糧食安全的依賴。
該詞在現代已不常用,但可通過其構詞邏輯理解:通過“請求”(告)實現“購糧”(籴)的目的,是古代應對災荒的重要措施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告籴(gào x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告”和“籴”兩個字組成。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信息:
1. 含義:告籴意指向人們傳達或宣布公告、通告的行為。通常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向廣大群衆發送特定的信息或命令。
2. 部首和筆畫:告的部首是口,告的總筆畫數為7;籴的部首是⺾,籴的總筆畫數為14。
3. 來源:告籴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書·度遣傳》中,用于描述制作辟谷糧飯的過程。
4. 繁體:告籴的繁體字為「告糴」。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告籴的字形可能存在些微差異。然而,其整體結構和字義基本保持不變。
6. 例句:政府告籴全國人民節約用水。
7. 組詞:告示、告辭、告知、告别等。
8. 近義詞:通告、公告、告示。
9. 反義詞:隱瞞、保密、不聲張。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