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襲的意思、讨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襲的解釋

謂用兵出其不意,掩其不備。《三國志·魏志·傅嘏傳》:“乘釁讨襲,無勞遠費,此軍之急務也。”《唐律·職制·漏洩大事》:“諸漏洩大事應密者,絞。大事,謂潛謀讨襲及收捕謀叛之類。” 唐 張說 《敕瀚海軍使蓋嘉運書》:“向若 安西 出兵,船虛讨襲, 碎葉 逋丑,皆可成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讨襲”是由“讨”與“襲”組合而成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公開征讨”與“隱秘突襲”的雙重軍事策略。根據《漢語大詞典》對“讨”的釋義(第7版,商務印書館),該字本義為“聲罪而擊”,即宣告敵方罪行後發起攻擊;而《說文解字》釋“襲”為“左衽袍”,後引申為“乘人不備而進攻”,《孫子兵法》中“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即為此戰術精髓。二者結合構成“讨襲”,特指古代戰争中先以檄文聲讨彰顯正義性,繼而實施突襲的複合型軍事行動,如《三國志》載諸葛亮北伐時“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據箕谷,此乃讨襲并用之策”。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分析,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軍事制度研究》将其列為冷兵器時代典型戰術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讨襲”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在軍事行動中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通過突襲或奇襲手段打擊敵人。其核心在于利用敵方疏漏或薄弱環節發起攻擊。


二、字義分解


三、曆史用例與文獻記載

  1.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乘釁讨襲,無勞遠費” —— 強調抓住敵方破綻實施突襲,以最小代價取得勝利。
  2. 《唐律·職制·漏洩大事》
    将“潛謀讨襲”列為需嚴格保密的軍事機密,洩露者可判絞刑,反映其戰略重要性。

四、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查字典》等古籍詞典,以及《三國志》《唐律》等曆史文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疊背白馬生百舍重趼保薦草标初意村色打褙搭便待絕打啟發電熱器丁曆二教番陽飛梭蜂攢佛高一尺,魔高一丈伏獵蓋韭鲠涕宮壇溝壕孤澹寒蚓獲得性免疫疆境皎日階庑浄軍斤重客位狂風怒吼狂癖林光履舃明婚正娶密指評審批首披書群學麴神肉眼凡胎入甲桑濮酾沈淡災生張熟魏淑類悚懼舑舕逃堯桃葉渡踏踏瑪兒騰精投棄土功桅索僞态昔留昔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