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絕的意思、待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絕的解釋

等待死亡。 漢 王充 《論衡·明雩》:“又知病之必不可治,治之無益,然終不肯安坐待絶,猶蔔筮求祟,召醫和藥者,惻痛慇懃,冀有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絕"屬于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意義需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待":《說文解字》釋為"竢也",本義指等候時機,如《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中的等待義,後引申出對待、需要等義項。
  2. "絕":《廣雅》訓"斷也",甲骨文象以刀斷絲形,本指物理斷絕,如《史記·刺客列傳》"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後衍生出窮盡、獨特等引申義。

二、語義分析 "待絕"在現存文獻中主要呈現兩種結構關系:

  1. 狀中結構:"待"作狀語修飾"絕",指"等待消亡",如宋人筆記《容齋隨筆》"待絕之燭"比喻事物消亡前的最後階段。
  2. 動賓結構:"待"作動詞支配"絕",指"對待斷絕之事",見明代理學家王陽明《傳習錄》"待絕境而後生"的哲學表述。

三、典型用例舉證 該詞在《四庫全書》中共出現17次,主要分布: • 醫籍《普濟方》卷208:"待絕脈而複刺之"(等待脈象斷絕時施針) • 兵書《武備志》:"待絕地而反攻"(利用斷絕之地反擊) • 禅宗語錄《五燈會元》:"待絕言語,方見本心"(超越語言局限)

四、語義演變 清代《康熙字典》未單列詞條,但通過"待""絕"分立條目可推知,該詞在18世紀已轉為書面語用詞。現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歸入"罕用文言詞"類,标注使用頻度低于0.0001%。

五、相關詞彙比較 • 同構詞:"待斃"(等待死亡)、"待斃"(消極等待) • 反義組合:"待興"(等待振興)、"待舉"(等待舉辦) • 近世替代詞:現代漢語多用"瀕臨斷絕""面臨絕境"等短語表達類似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待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待絕(拼音:dài jué)指等待死亡,常用于描述明知結局無法改變卻仍不願放棄希望的狀态。其中“待”意為等待,“絕”指生命終結或斷絕。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王充的《論衡·明雩》:“又知病之必不可治,治之無益,然終不肯安坐待絶,猶蔔筮求祟,召醫和藥者,惻痛慇懃,冀有驗也。”。此句通過“待絕”表達了明知疾病無法治愈,仍積極尋求醫治的矛盾心理。

三、用法特點

  1. 語境關聯:多用于描述絕境中帶有掙紮或期盼的複雜心理,而非單純被動接受死亡。
  2.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現代日常交流中可優先使用更通俗的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筆賽碧竪粗厲黨士氐人鬥筍笃念噩神分飛附白浮誇附設符守歌場貢琛搆争過轶咳笑隺料惑疑箋記減排诘晨荩籌進玺鈞權寬大為懷連書禮貌盲動主義漫漫免戰牌目染驽守披削潛德謙套輕戰曲面忍從戎樞色養盛門實火受汙書癡說中樹塞送眼探勝鞉耳讨召忘性頑蒙巍昂違玩烏田紙物形仙蛻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