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兀的意思、陶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兀的解釋

酣醉貌。《晉書·劉伶傳》:“ 伶 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陶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陶兀”形容酒後微醺、自得其樂的狀态,多指人酣醉時放達不羁卻保持機敏的精神狀态。例如《晉書·劉伶傳》載:“伶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描述劉伶醉酒後看似放浪形骸,實則思維敏捷。

二、詞源與用法

  1. 出處:最早見于《晉書》,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文人飲酒後的超然狀态。
  2. 近義詞:陶陶兀兀、兀兀陶陶(強調醉态與灑脫兼具)。
  3. 發音争議:讀音存在“táo wū”與“táo wù”兩種注音,但核心含義一緻。

三、文化意象

該詞常與魏晉名士風骨關聯,如劉伶、黃庭堅等文人均以“陶兀”狀态展現對世俗禮法的超脫,形成“醉中求真”的審美意象。

四、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典故引用,例如:“他陶兀于月色酒香中,筆下詩句愈發恣意靈動”。需注意該詞屬書面雅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注:部分發音及釋義差異可能與古代方言演變有關,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陶兀的意思

陶兀(táo w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形容人身材矮胖、寬闊的樣子。該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體态或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陶(部首:阜,筆畫:8)
兀(部首:兒,筆畫:2)

來源

陶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描述了一個非常胖的人的形象。後來,這個詞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和口語中。

繁體

陶兀的繁體字為陶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陶兀的寫法稍有不同,陶字的舊體寫法為陶,而兀字的舊體寫法為ㄡ。因此,古代的陶兀寫作陶ㄡ。

例句

他胖乎乎的身材顯得十分陶兀。

組詞

陶醉、陶冶、陶淵明、兀鷹、兀自

近義詞

胖乎乎、魁梧、圓滾滾

反義詞

瘦削、苗條、修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