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酣醉貌。《晋书·刘伶传》:“ 伶 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
“陶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解析:
“陶兀”形容酒后微醺、自得其乐的状态,多指人酣醉时放达不羁却保持机敏的精神状态。例如《晋书·刘伶传》载:“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描述刘伶醉酒后看似放浪形骸,实则思维敏捷。
该词常与魏晋名士风骨关联,如刘伶、黄庭坚等文人均以“陶兀”状态展现对世俗礼法的超脱,形成“醉中求真”的审美意象。
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典故引用,例如:“他陶兀于月色酒香中,笔下诗句愈发恣意灵动”。需注意该词属书面雅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注:部分发音及释义差异可能与古代方言演变有关,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陶兀(táo w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形容人身材矮胖、宽阔的样子。该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体态或形象。
陶(部首:阜,笔画:8)
兀(部首:儿,笔画:2)
陶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描述了一个非常胖的人的形象。后来,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和口语中。
陶兀的繁体字为陶儛。
在古代,陶兀的写法稍有不同,陶字的旧体写法为陶,而兀字的旧体写法为ㄡ。因此,古代的陶兀写作陶ㄡ。
他胖乎乎的身材显得十分陶兀。
陶醉、陶冶、陶渊明、兀鹰、兀自
胖乎乎、魁梧、圆滚滚
瘦削、苗条、修长
班秩避债逋违常平撑目赤拨臭駡传输颠搭恶势煞烦嫌诽语冯唐头白凤协鸾和赙布公助还率和厚宏纲虹桥驩愉焦燥击触解书讥骂靖康之变缉取即心即佛峻制喀喀空迥宽舍昆駼廊檐聊天儿鸾轸卖荒酩酊鮎鱼缘竹竿逆窜宁晏女将拍老腔片甲不回凭愚乔公道俏眼劝募瑞气赏鑒扇箑省称石季伦手剳台勑讨人厌逃责蜗蚓限塞谢公乞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