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極難辦的事情。《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姑娘,你有什麼為難的事隻管説,漫講‘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就是‘赴湯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龍媒 此時都敢替你去作。”
“上山捉虎,下海擒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需要極大勇氣和決心才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常用來形容極難辦到的事情。其中:
適用于形容科研攻關、危機處理、重大決策等需要突破極限的場合。例如:“攻克這項技術難關,堪稱現代版的上山捉虎、下海擒龍。”
提示:該成語與“赴湯蹈火”語義相近,但更強調任務的超常規難度。
《上山捉虎,下海擒龍》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要勇往直前,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它的拆分部首是: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它的筆畫分别是:上(3劃),山(3劃),捉(9劃),虎(8劃),下(3劃),海(9劃),擒(18劃),龍(16劃)。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童話故事《愚公移山》。故事中的主人公愚公和他的家人為了修整家門前的兩座大山,孜孜不倦地努力了多年,最後終于得到了上天的幫助。這個故事寓意是隻要堅持不懈,就能夠攻克任何困難。而成語“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就是從這個寓言故事中引申而來的。
《上山捉虎,下海擒龍》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寫法為「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在古代漢字中,一些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虎”字的古代寫法為「虍」,而“龍”字的古代寫法為「龍」。
例句:
他不怕困難和挑戰,總是秉持着《上山捉虎,下海擒龍》的精神前行。
組詞:
上行下效、山珍海味、捉放自如、虎頭蛇尾、深海大鳄。
近義詞:
百折不撓、锲而不舍、勇往直前。
反義詞:
退縮不前、畏首畏尾、無所作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