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腰絲帶的鈎。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木蘭換衣戴一軍氊帽)穿起來怕不是從軍一長官,行間正好瞞,緊絛鈎,厮趁這細褶子繫刀環,軟噥噥襯鎖子甲、煖烘烘當夾被單,帶回來又好脫與咬兒穿。”
“縧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指束腰絲帶的金屬鈎,主要用于固定衣物或裝飾。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徐渭的雜劇《雌木蘭》第一出,描述木蘭從軍換裝時的細節:“緊絛鈎,厮趁這細褶子繫刀環……”()。此處“縧鈎”是腰帶上的實用配件,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
在成語用法中,“縧鈎”被賦予比喻意義,表示事物間相互依存、緊密關聯的關系()。例如形容人際紐帶或事件聯繫時,可用“千絲萬縷如縧鈎”表達錯綜複雜的依存狀态。
建議結合《雌木蘭》原文及成語詞典()進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
縧鈎(tāo gōu)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纟”和“鈎”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縧鈎是現代漢字的簡化字,其繁體字形為「綯鉤」。
在古代,縧鈎的寫法與今天稍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縧鉤」。
縧鈎有幾種意思,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見的解釋以及例句:
與縧鈎相關的組詞有:
縧鈎的近義詞是「鈎子」,反義詞是「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