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對先輩孝敬追慕。《北史·刁沖傳》:“ 沖 字 文朗 。十三而孤,孝慕過人。”《北史·孝行傳·郭文恭》:“年踰七十,父母喪亡。 文恭 孝慕罔極,乃居祖父墓次,晨夕跪拜。”
“孝慕”是由“孝”和“慕”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字義分解
整體含義
該詞特指對已故長輩或祖先的孝敬與追慕,既包含生前的奉養(孝),也涵蓋逝後的懷念(慕)。例如《北史》記載,郭文恭年逾七十時父母去世,他“孝慕罔極”,選擇住在祖父墓旁日夜跪拜,體現對家族多代的深厚情感。
文化背景
這一詞彙多見于史書人物傳記,用以褒揚恪守孝道者。如《北史·刁沖傳》提到少年刁沖“孝慕過人”,展現古代對孝行的推崇。其内涵與儒家“慎終追遠”思想相契合,強調對先輩的持續性敬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北史》相關篇章。
孝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孝和慕。
孝(xiào)是一個多音字,它的基本意思是尊敬和孝順父母。孝字由三個部首組成:一點水(氵)、老人(老)和子字旁(子)。由于孝的重要性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這個字也被稱為是五行之首,表征人與人之間的親情關系。
慕(mù)則是一個表示思念、追求的詞。慕字有兩個部首:心旁(心)和目字旁(目)。心旁表示與感情相關的事物,而目字旁表示遠望追求的意義。慕字本身就帶有對某人或某物由内心深處的追慕和渴望的含義。
《孝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出自《資治通鑒》。它形容了一個兒女十分孝順與敬愛父母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對家庭親情的深情厚意。這個詞也經常用在現代講述家庭情感的文學作品和文章中。
在繁體字中,“孝慕”依然保持着相同的意思和寫法。隻是在一些繁體字中的結構稍有不同,比如“慕”字的眼部會寫為“矛”字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中國人通常使用篆書或隸書來書寫漢字。細緻觀察篆書和隸書的字體結構可以發現,在古代的寫法中,“孝慕”兩個字結構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寫法的特點。
以下是一些使用“孝慕”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一直孝慕自己的父親,不離不棄。
2. 她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深深的孝慕之情。
3. 孩子們常常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孝慕之心。
“孝慕”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孝慕父母
2. 孝慕親情
3. 孝慕祖國
一些近義詞包括:尊敬、敬愛、思念。
一些反義詞包括:不孝、冷漠、厭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