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正名的意思、題目正名的詳細解釋
題目正名的解釋
戲曲用語。 元 明 雜劇和南戲的劇情提要。通常在結尾處用一聯或二聯對句,概括全劇主要關目,用末句寫出此劇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為此劇的簡稱。如 馬緻遠 《漢宮秋》,其結尾對句是“沉黑江 明妃 青塚 恨,破幽夢孤鴈 漢 宮秋”;又 如王子 一《誤入桃源》其結尾對句是“ 太白金星 降臨凡世, 紫霄玉女 夙有塵緣,青衣童子報知仙境, 劉晨 阮肇 誤入 桃源 ”,這兩處對句的末句“破幽夢孤鴈 漢 宮秋”、“ 劉晨 阮肇 誤入 桃源 ”便是這兩個雜劇各自的全稱。而《漢宮秋》、《誤入桃源》便是其簡稱。在刊刻劇本時或把它放在劇前,或放在劇後。或稱“題目正名”,或省稱為“題目”或“正名”。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題目: 張秀才 應舉往 長安 , 王貧女 古廟受飢寒;呆小二村□調風月,莽強人大鬧 五雞山 。”
詞語分解
- 題目的解釋 ∶詩歌或文章的主題、意旨;書籍的标目讓我們别再談這個題目了吧 ∶提出來要求解答的問題練習題目 ∶借口;名義 ∶評論;品題詳細解釋.标題;篇目。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尚書》《春秋》事較易,略
- 正名的解釋 .辨正名稱、名分,使名實相符。《管子·正第》:“守慎正名,僞詐自止。”《國語·晉語四》:“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 韋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舊唐書·韋湊傳》:“師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
專業解析
題目正名,作為漢語詞彙,尤其在古典戲曲領域具有特定含義,其解釋可從字面本義和戲曲術語兩個主要角度進行:
-
字面本義拆解與組合:
- 題: 本義指額頭,引申為标識、标記、書寫、籤署。在“題目”一詞中,指書寫或标示出來的文字内容。
- 目: 本義指眼睛,引申為條目、名稱、标題、名稱。
- 題目: 組合起來,指詩文的标題、名稱;或指概括要旨、點明内容的文字。
- 正: 本義為不偏斜,引申為糾正、使端正、合乎規範、主要的、确定的。
- 名: 本義指名稱、名字,引申為命名、稱呼、名分。
- 正名: 組合起來,指辨正名稱、名分,使名實相符;或指确定正式的名稱。
- 題目正名: 将“題目”與“正名”組合,其核心含義可以理解為“确定或點明詩文、戲曲内容的正式标題或主旨”。它強調通過特定的文字來正式揭示或概括作品的核心内容或名稱。
-
戲曲術語(元雜劇中的特定用法):
在元雜劇(北曲雜劇)中,“題目正名”是一個專有名詞,指劇本末尾處用以概括全劇情節、點明劇名的一組對句或詩句。其具體形式和功能如下:
- 位置: 通常位于劇本結尾處,在“散場”或劇終之後。
- 形式: 通常由兩句或四句對仗工整的詩句(偶句)組成。最常見的是四句,分兩行書寫,最後一行(通常是最後一句或最後兩句)包含劇名。
- 内容: 高度概括全劇的主要情節、關鍵沖突或結局。
- 功能:
- 點明劇名: “題目正名”的最後一句(或最後幾個字)往往就是該劇的正式名稱(劇名)。例如,關漢卿《窦娥冤》的題目正名是:“題目:秉鑒持衡廉訪法 正名:感天動地窦娥冤”,其中“感天動地窦娥冤”就是劇名。
- 概括劇情: 通過精煉的詩句,讓觀衆或讀者在劇終時再次回顧和把握全劇的核心内容。
- 廣告宣傳: 在演出時,戲班常将“題目正名”書寫在招貼(類似海報)上,懸挂于勾欄(劇場)門口,用以招徕觀衆,告知上演的劇目和主要内容。
- 結構關系: “題目”和“正名”在元雜劇的這組詩句中并非截然分開的概念。通常,前面的句子稱為“題目”,最後點明劇名的句子稱為“正名”。有時也統稱為“題目正名”,共同完成點題和命名的功能。
“題目正名”在漢語中,其基本含義是指确定或點明詩文、戲曲内容的正式标題或主旨。在元雜劇這一特定藝術形式中,它特指劇本末尾用以概括劇情并點出正式劇名的一組對句,是元雜劇劇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總結内容、揭示劇名和宣傳劇目的作用。
參考來源:
- 對于詞彙基本含義的解釋,參考了《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關于“題”、“目”、“正”、“名”、“題目”、“正名”等詞條的定義和引申義分析。
- 對于元雜劇中“題目正名”的專門術語解釋、形式、位置和功能,依據了《中國曲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中“題目正名”條目以及《元曲百科大辭典》(學苑出版社)的相關論述。這些工具書是研究中國古典戲曲和文學的專業權威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題目正名”是元明時期戲曲文學中的專用術語,主要用于雜劇和南戲的文本結構中,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功能:
一、定義與結構
-
劇情提要
指在劇本結尾(或開頭)用一聯或兩聯對句,概括全劇的核心情節和關鍵事件。例如《漢宮秋》的結尾對句為“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末句“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即全劇名稱。
-
命名功能
末句的最後三到四字通常作為劇本的簡稱,如《劉晨阮肇誤入桃源》簡稱為“誤入桃源”。
二、形式與演變
- 位置變化:刊刻時可能置于劇首或劇尾,早期南戲如《張協狀元》将其放在開頭。
- 名稱簡化:可統稱“題目正名”,或分别稱為“題目”“正名”。例如元雜劇《誤入桃源》中,前兩句為“題目”,後兩句為“正名”。
三、與儒家“正名”思想的區别
需注意其與孔子“正名”概念(強調名實相符、社會角色規範)的差異。戲曲術語“題目正名”僅指文本結構,不涉及倫理内涵。
四、示例參考
- 《漢宮秋》全名出自末句“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 《張協狀元》開篇四句點明主線:“張秀才應舉往長安,王貧女古廟受饑寒……”。
如需查看具體劇本原文或完整研究,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按蹻白楮葆和被囊不習地土嘈襍孱微秤星沖浪創造環境措置大河代德擔待疊雙二鬥乏短發光繁芿佛心天子厚皮饅頭谏誨檢括赍糧藉寇進德脩業浸灰進醵久息濟拯居高臨下郡閣峻舻駿厖句子成分莨綢流差洛澗馬騌農末爬山越嶺盆吊破碗破摔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千日酒荍麥沁溢任士人師弱土上戊審時素白榫頭推聾妝啞唾津委笃刎頸仙毫纖婉挾細拿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