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al barrier] 天然地勢險峻的所在
(1).謂天勢高險。《易·坎》:“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 孔穎達 疏:“言天之為險,懸邈高遠,不可升上。”
(2).地勢高險之處;天然險要之地。《後漢書·孔融傳》:“前以露 袁術 之罪,今復下 劉表 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險可得而登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洛水》:“ 洛水 又東逕 一合塢 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險峭絶,惟築西面即為固。 一合 之名,起於是矣。”《魏書·崔浩傳》:“ 函谷關 號曰天險。一人荷戈,萬夫不得進。” 宋 葉適 《故禮部尚書黃公墓志銘》:“ 劍閣 天險, 漢中 、 興勢 蔽遮於外,昔人守 蜀 之常也。”《明史·李祯傳》:“幸層巖疊嶂,屹然天險,如 鎮虜堡 為 漳臘 門戶, 虹橋關 為 松城 咽喉。” 吳組缃 《山洪》二七:“因為西邊山嶺綿亘高峻,成為阻斷敵人、保障本境的天險。”
“天險”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天然形成、地勢險峻的屏障或要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天險”強調自然地形形成的險要屏障,兼具地理與戰略意義,古代多用于軍事描述,現代亦可比喻重大挑戰。如需更多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水經注》《後漢書》等古籍。
天險是一個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 「天」和「險」。
「天」字由「一」和「大」兩個部首組成,具有四畫;「險」字由「阜」和「隹」兩個部首組成,具有十八畫。
「天險」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被用來形容山勢險峻、難以逾越的地形。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困難、危險的局面。
「天險」的繁體字為「天險」。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天險」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寫出。一個古代寫法是「天鹹」,這種寫法本意是描繪異常危險的天地景象。
1. 這座山峰是一座天險,登頂非常困難。
2. 這個計劃充滿了困難和危險,可以說是一次天險。
天險沒有固定的組詞,但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意思。例如:天險攀登、險路、險情等。
與「天險」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險峻、危險、艱險、險惡。
與「天險」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平原、安全、容易、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