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屬的意思、條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屬的解釋

謂用繩子連綴。古代喪冠之制。條,通“ 縧 ”。《儀禮·喪服》:“冠繩纓,條屬,右縫。” 鄭玄 注:“屬,猶著也。通屈一條繩為武,垂下為纓,著之冠也。” 李如圭 集釋:“條屬者,喪冠之制也。條,謂冠之纓武,其材以一條繩若布圍之,兩相交過,綴之以為武,垂其餘者以為纓。屬,謂著冠于武,冠與武相連屬也。”《禮記·雜記上》:“喪冠條屬,以别吉兇。三年之練冠,亦條屬右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條屬”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條”與“屬”的獨立釋義綜合理解。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條”作名詞時指分項目的、層次的事物(如條款、條目),而“屬”則有歸屬、隸屬之意。因此,“條屬”可解作“分條歸屬”,即按條目或類别進行系統性的歸屬劃分,常見于法律文書、檔案管理或組織架構描述中。

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法律條文常按内容“條屬”不同章節,以體現規範的系統性。此外,軍事術語中亦有“條屬編制”的用法,指按層級隸屬關系劃分的部隊結構,這一表述可見于《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制度卷。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日常語境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特定專業領域。對于詞源考據,《說文解字注》中“條”本義為小枝,引申為細分脈絡;“屬”原指連綴,後衍生出歸屬義項,二者結合符合漢語構詞法中的并列式合成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條屬”是古代喪冠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用繩子或布條連綴冠的各個部分,使其固定。其中:

    • 條:通“縧”(tāo),指絲繩或布帶。
    • 屬(zhǔ):意為連綴、連接,此處指将冠與“武”(冠的圈狀部分)相連。
  2. 結構特點
    根據《儀禮·喪服》記載,古代喪冠由“繩纓”(下垂的帶子)和“條屬”組成。具體做法是用一條繩或布圍成“武”,兩端交叉後垂為纓,再将冠體固定在“武”上,形成整體。

  3. 禮儀功能
    喪冠的“條屬”結構與吉冠(日常或慶典用冠)不同,用于區分吉兇場合。《禮記·雜記》提到“喪冠條屬,以别吉兇”,凸顯古代禮制的嚴謹性。

文獻出處

“條屬”是古代喪禮中通過繩帶連綴冠體的特殊工藝,既體現喪服形制的獨特性,也反映傳統禮制對吉兇場合的嚴格區分。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儀禮》及漢代學者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阿避卞射柄令不甘寂寞操弧長統靴赤符踟蛛櫥櫃麤狂稻米大意電繞點妝吊引地丑德齊斷蟒恩府二馬車水煙袋防猜俯順隔斷功臣溝渎狗腿子灌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規報滾瓜流油寒鄙喚起谫僿解去棘猴極樂鳥舊遊髡刖晽晽露幕猛燭南北合作偏邦骈逼馮河千把牽漫翹盼劁刈權幸捎帶實禍事況事務主義順天從人擡策壇社添換潼華溪洞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