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符的意思、赤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符的解釋

(1).“赤伏符”的簡稱。 唐 劉希夷 《谒漢世祖廟》詩:“運開朱旗後,道合赤符先。” 宋 範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觀》詩:“日月藏金櫃,龜龍秘赤符。”參見“ 赤伏符 ”。

(2). 漢 朝的符命。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韓信 當乎千裡。” 倪璠 注:“《史記》: 劉季 為 沛公 ,旗幟皆赤。由所殺蛇 白帝 子,殺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漢 符命也。”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今年之朱索空纏,去歲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赤符"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赤符"指古代預示帝王受命于天的紅色符瑞,由"赤"(朱紅色,象征天命)與"符"(符命、征兆)複合構成。《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該詞特指帝王受命的祥瑞,常見于史籍記載。其詞性為名詞,主要運用于政治預言和史傳文獻。

二、曆史典故 該詞典出東漢谶緯文獻《赤伏符》,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這個谶語成為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的重要合法性依據,史稱"赤伏符受命"事件。

三、文化内涵 從文化符號學角度分析,赤符承載着三重象征意義:

  1. 天命認證:紅色對應五行之火德,符命暗合谶緯學說
  2. 政治預言:通過神秘圖谶預示政權更替
  3. 權力建構:為新王朝建立提供神聖化依據

四、用法示例 該詞在傳統文獻中多用于史傳文體,如唐代柳宗元《貞符》序言:"仲尼叙《書》,于堯曰'克明俊德',于舜曰'濬哲文明',……漢用大度,克懷于有氓,登能庸賢,濯痍煦寒,以瘳以熙,茲其為符也。而其妄臣乃下取虺蛇,上引天光,推類號休,用誇誣于無知之氓。"此處通過否定符瑞之說,反向印證了赤符在傳統政治話語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赤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四種解釋:

  1. “赤伏符”的簡稱
    指漢代谶緯文獻中的符命,象征天命所歸。例如,唐代劉希夷《谒漢世祖廟》詩雲“道合赤符先”,宋代範仲淹《嚴先生祠堂記》提到“帝握赤符”,均暗含帝王受命于天的意象。

  2. 漢朝的符命象征
    漢代以“火德”自居,對應紅色(赤),故用赤符代表政權合法性。北周庾信《普屯威神道碑》中“受律赤符”即指劉邦建立漢朝時以赤色為旗幟,象征火德之運。

  3. 驅邪符箓
    舊時道士用朱砂書寫符咒以辟邪,因朱砂色赤,故稱“赤符”。明代夏完淳《端午賦》中“赤符已破”即指此類符箓。

  4. 赤石脂的别名
    一種中藥名,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因礦石呈紅色而得名。


“赤符”在不同語境下可指谶緯符命、王朝象征、道教符咒或藥材,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本草綱目》及曆代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善百歲千秋八難三災背角本奏表範别辨層巅成美寵給存儲程式原理刀呾對位诽戲沸喧飛宇負累服式關東出相,關西出将關防盆兒好來好去阖門呵腰後方話巴還願講數儉歲澆俗接生婆經書诓人霿淞秘緘密結末尾甯為雞口,無為牛後佞笑泥鳅狗子佩紫懷黃憑空揑造破家子氣臌期厲趨馳入市參參聲節收縛順毛兒撲撒庶子壇坎逃伍通天犀鮀浦頑惡卧倒五涼下剩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