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的意思、稻米的詳細解釋
稻米的解釋
稻谷的米粒。《儀禮·士喪禮》:“稻米一豆實於筐。” 唐 杜甫 《憶昔》詩:“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宋 楊萬裡 《觀小兒戲打春牛》詩:“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復珠盈鬥。”
詞語分解
- 稻的解釋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谷”,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稱“大米”)。稻糠。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米的解釋 米 ǐ 谷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難)。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稻米的解釋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綜合曆史、農業、文化及現代應用如下:
一、基本定義
稻米是稻谷(水稻)去殼後的米粒,屬于禾本科植物,學名Oryza sativa,是全球約半數人口的主糧。主要分為籼稻(粒形細長)和粳稻(粒形短圓)兩大類。
二、曆史與文獻記載
- 古代典籍:
《儀禮·士喪禮》記載“稻米一豆實於筐”,唐代杜甫詩雲“稻米流脂粟米白”,宋代楊萬裡則以“稻米亦複珠盈鬥”形容豐收。
- 象征意義:
稻米在古代常象征富足,如“公私倉廪俱豐實”描繪了糧食充裕的景象。
三、營養價值與用途
- 成分:
含碳水化合物(主要供能)、蛋白質、礦物質(如磷、鉀)及B族維生素。
- 健康功效:
- 快速補充能量,緩解腦力疲勞;
- 安神助眠,調節神經系統;
- 增強免疫力(因含必需氨基酸)。
四、文化延伸
- 現代網絡文化:
“稻米”諧音“盜迷”,代指《盜墓筆記》書迷群體。
- 經濟象征:
成語中常比喻珍貴資源或財富,如“稻米盈倉”。
五、全球地位
稻米産量居世界糧食作物第三位,主産于亞洲、南歐及非洲部分地區,是約35億人的主食來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類或種植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來源6)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稻米是指稻谷經過加工去殼後得到的米粒。以下是關于稻米的一些詳細信息:
詞義和拆分:
稻米指稻谷去殼後的糧食部分,是人類主要的谷物之一。拆分部首為禾,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稻米”一詞起源于漢代,最早出現在《論衡•語貨》中。在繁體字中,稻谷的“稻”字在下方多了一個“禾”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人們将稻谷的表意部分寫作“禾米”,其他的寫法如“飯”、“蓋”。後來逐漸演變成現代的“稻米”。
例句:
1. 我的早飯是一碗熱騰騰的稻米飯。
2. 這裡的稻米品質非常好,口感細膩。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稻田、稻谷、稻子
近義詞:大米、粳米、米飯
反義詞:稻米的反義詞為“糠”,指稻谷去殼後的外殼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