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cetic
bitter; hard; hardship; suffer from; suffering
【醫】 picro
oneself; personal
"苦己"是一個具有哲學與倫理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字面可拆解為"苦"(kǔ,suffering)與"己"(jǐ,self),其核心内涵指通過主動承受身心磨砺來實現自我提升的行為範式。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中被定義為"刻意用艱苦條件約束自身"的修養方式,其概念與西方哲學中的"苦行主義"(asceticism)存在跨文化共鳴。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20)收錄的"苦"字在先秦文獻中即存在"竭力"的引申義項,如《莊子·天下》所述"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這為後世"苦己"概念的成型奠定語義基礎。英語對應譯法在《漢英大詞典》(第三版,上海譯文出版社)中呈現為"self-mortification"與"self-discipline"的雙重表述,凸顯其兼具自我克制與精神修煉的雙重維度。
在應用層面,該詞常見于儒學經典诠釋與宗教修行文本。《朱子語類》卷十二有"須是苦己利物,方得仁之體"的論述,強調通過自我約束達成道德完善。佛教典籍《法華經》英譯本(BDK America, 2007)将類似概念譯為"disciplining the self through austerity",揭示其超越文化界限的精神實踐價值。
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2年第3期)指出,適度"苦己"行為可激活前額葉皮層的自我調節功能,但需警惕極端形式可能引發的心理損傷。這種辯證認知為傳統概念的現代化诠釋提供了科學依據。
“苦己”一詞由“苦”和“己”組合而成,其含義需拆分解釋并結合語境分析:
1. 單字釋義
2. 組合詞義 “苦己”可理解為通過主動讓自身承受艱苦(如物質匮乏、精神壓力等)以達到某種目的。常見于以下語境:
3.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搭配,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磨練意志、贖罪或奉獻等目的)。
傍晚并且補樹二辛基次膦酸方位角計風濕性水腫胱氨酸挂起引用回放結成境界擠壓傷決無虛言锎Cf克扣兩心耳的漏鬥的内-外構型牛心浸膏清算損失表親口所述趨化因子屈伸椎石闆時間最佳問題獸欄水垢屬性因子分解梯度搜索完整性控制